关羽随手朝篝火里又添了根木柴,“才练了三五天,能怎么样。”关羽摇头。
“第一天,我让乡勇自跑,二十里,四百乡勇,准时能到的只有一百二十余人。”
“第二天,又让乡勇自跑,依然是二十里,准时能到者,一百五十余人。”
“第三天照旧,二十里,准时能到者一百五十人左右。”
“至第四天,我让乡勇列队并进,并严令阵型不得乱,且要准时到二十里处,结果,队形不仅乱了,且准时能到者,仅有八十余人。”
李孟羲听关羽这么说,眉头不由紧皱。
关羽已经带四百乡勇训练了四天,四天之中,关羽前三天让乡勇们自己跑,李孟羲大致能猜到关羽的目的。
连跑三天,二十里地能达标的人数稳定了,稳定在一百五十人左右,这说明有一百五十人左右,体能出类拔碎。
然后得出结果后,第四天,关羽让士兵结阵并进,效果一言难尽。
“二十来里,普通士卒的体能应该能撑得住,跑不到规定时间之内……是为什么?”
“训练奔袭之卒,我有两策,一用选锋法。
二者,还是从军阵处着手改进。”
“嗯。”关羽隔着篝火看着李孟羲,点头到,“我也正欲用选锋法。”
关羽李孟羲他们两人谈兵法,三两句话,彼此都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一旁的刘备云里雾里,听的心急,“云长,何为选锋法?”
关羽沉吟道,“选锋一词,出自《孙子》,【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败。】
又曰,【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
选锋,指选拔精兵之法。”
“选锋一词,《司马法》简述为,【选良次兵,益人之强】
《吴子》一书,述为【简募良才,以备不虞】。”
关羽引用兵法的著述,给刘备解释了何为选锋,选锋一词最早出自哪里,历代兵法家又是怎么对选锋一词做解释的。
李孟羲听关羽引经据典的,佩服极了。
刘备听明白了何为选锋,可心里更疑惑了,又如何去选锋?
刘备于是又问,“云长,既有选锋法,如何选兵?”
关羽引用了兵书作答,关羽身子向刘备那边侧了侧,他手捋长须,认真讲到,“选兵之法,历来多有不同,《吴子·治兵》篇讲,【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此为一例。
又有,战国精兵魏武卒,其考核之法,【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轴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