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管是内部的自查制度,还是纠察人员,目前军中都没有。
不仅没有这些,练军令都还一直没有一套明确的明文规定的军令。
义军草创,真的是处处毛毛糙糙的,哪里都能有问题,跟精雕细琢出的堪称精兵的军队相比,差的太远。
李孟羲眉头紧皱。
——
晚饭,李孟羲是和妇孺营一起吃的。
不知怎么回事,粥熬的很稠,每一灶都熬的稠,一顿能当两顿了。
李孟羲还不知道,正因为他站人家面前,人家怕李孟羲不满意,才把粮往多了放。
吃着饭,李孟羲想到,妇孺人群之中,有大人,有小孩儿,应该把大人和小孩儿分开盛饭,因为这样,大人可以定量,小孩儿也可以定量,伙夫们就好控制做多少饭,并且大人是分几勺,小孩子是分几勺,都好把握。
可是李孟羲又一想,想法虽好,却不好操作。
第一,炊具大小就不一样,每一堆篝火的火力也不一样,每个伙夫倾向于多放水还是少放水都是不同的。
如此多变量累加,粥煮出来的稀稠多少都不可控制。
同样的粮,可能会因为煮的稠了,不够每人一勺,煮的稀了,每人一勺之后,剩下的不够每人再分一勺,怎么分配,就很难受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也,要想公平,实现公平是很难的。
除非能有电饭锅,电饭锅上有刻度,多少米,多少水,电力输出又很稳定,只要米方的一样,水一样,煮出来的粥肯定次次一样。
除非能标准化,不然,给几百人个做饭,要求不少不剩,每个人分的很平均,这难度极大。
李孟羲想着东西,吃饭都吃不香了,没味道了。
看来,得像摸索兵法一样,得探究下怎么做饭,多少米,加几碗水,煮出来的粥可以刚好分配。
而要标准化,要有统一的度量衡工具。
没有统一的度量衡,不过无所谓,三十多个灶,只用一个工具,用一个碗去量粮,用同一桶添水,度量衡于是就统一了。
度只有一个碗,量也只有一个桶。
只有一个,直接就是一了,还用统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