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悬梯尽管不是什么高科技技术,但并没有被太普遍的利用起来。
悬梯技术在汉代有没有普遍用于军事之中呢?答案是没有的。
后三国时期,邓艾偷渡阴平,遇到险崖深谷,实在过不去,就在身上裹上毯子,顺着山坡滚下去。
为什么直接滚下去,因为邓艾没带挂山梯。
不然,要有一副挂山梯,不致每遇山谷,就得九死一生的往下滚。
只此一件挂山梯,便是放在武经总要里也足够的。
武经总要,李孟羲没看过,或许,武经总要里真有写蜈蚣挂山梯也不一定。
按对鬼吹灯电影的印象,盗墓贼们下斗的时候,两个喽啰,放下背后背着的一卷梯子,梯子哗啦一卷开,一卷梯子能展开很长。
从这儿,便可以看出,挂山梯可以做到轻量化,毕竟人的重量又没多少,真要是采药人坠崖的时候幸运的抓到一把石头缝里的枯藤说不定就能捡回条命。
枯藤都能经的住一个成年人身体的重量。
那么,手指粗细的麻绳,加结实的木阶,就更能经受住人体的重量的重量了。
综此种种,虽说还没开始做挂山梯,李孟羲认为,可悬挂上下垂直高度一两百米的挂山梯,完全可以当做单兵装备配备的。
之前已经决定,每个百人队,配备一张大网,一张大网几十斤,背着网,铺盖就不能背了。
同样,伙夫背着瓦罐陶翁粮食之类的,铺盖也就不能背了。
一人背一床铺盖,是最理想的状况。
而其实,两人挤一张床也没问题。
也就是说,极限状态,一个百人队,只用五十人背着铺盖,其余五十人,可以背着粮食,三两百支箭,大几十斤粮食,或者一张重几十斤的大网,或者一卷重几十斤的挂山梯。
把挂山梯作为辅助装备加入到士兵们的装备序列之中,单兵的负重能力有限,要加装备,自然会挤压其他物品的携带量,因为要带蜈蚣挂山梯,就得有一个士兵不能带铺盖了,就得跟别人挤一张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