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多傲骨,刘备保全了那潦倒的无名文士最后的尊严。
李孟羲还有不解,那文士拿到钱走了之后,为何又拿来一支新笔,笔拿来放下,一文钱不要,就有走了。
刘备叹到,“那人先拿一秃笔来卖,我怜其窘迫,予其高价。
那人不愿占我等便宜,又拿一支好笔回赠。
此人高风亮节也。”
刘备赞叹那人风骨。
李孟羲咂舌。
难怪,古代读书人那么多穷死的呢。
那会儿跟乡民们买东西,乡民们见李孟羲不讨价还价,于是见有便宜可占,报价越报越离谱。
这就是乡野农人性格的复杂之处,即有忠厚老实的一面,但也有小奸小滑的一面。
乡民们人家脸皮厚极了,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能多趁机赚点钱就多赚点钱。
乡民都趁机想占李孟羲这一伙儿冤大头的钱,那文士可好,生怕占了李孟羲等人的便宜。
一只秃笔,卖不到四十文,不愿占李孟羲等人的便宜,潦倒文士就回去,拿了自己最好的一支笔来,赠予李孟羲。
这样的人,在生存环节恶劣的时候,道德负担那么大,别人快饿死了,会去偷邻居家的鸡吃,不饿死就是天大的事;这文士哪怕饿死,哪怕别人可怜他,想给他一点粮,这人说不定宁可饿死,不愿要别人从牙缝即省下来的粮。
所以,有时人家会说,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呢。
其实李孟羲不知道,在他们这几骑离开之后,那中年文士,捧着一块洗的干干净净的砚台走到了村口,村口人去无踪,中年文士捧着砚台,在村口站了许久。
毛笔并不值钱,两支笔也不值四十文钱。
文士把第二支笔送于李孟羲之后,转身回家,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占了人家一些便宜,便想把自己的砚台赠予李孟羲等人。
可等文士把砚台洗完来到村口,李孟羲几人已经走了。
落魄文士隐约急起,马上的骑士,有一个骑士背后靠旗,上书刘字。
涿郡起兵,姓刘,这是何人。
——
“孟羲,我等这次前去采买,多有不足。”刘备神情略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