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如何?
秦能修千里驰道,我李孟羲有水泥,有炸药,开山破石不在话下。
只需一条路,能联通中原与辽东,辽东之地,便再无分离之忧。】
【辽东半岛多山,修路艰难,或需工程技术,隧道开凿技术,盘山路建造方法,以及高架桥建筑方法。
高架桥,需要巨型桥墩,单有原始水泥,强度可能不够。需要钢筋水泥,钢筋该如何生产?纵有钢筋生产之法,也绝无大量生产之可能。
用竹子代替钢筋,寿命几何?是否能修筑起连接辽东至中原的千里道路?】
李孟羲皱眉思索,辽东半岛之事,但凡稍微投入点力量,就不会让辽东半岛在汉朝失去控制。
可虽然如此,辽东地理与中原隔绝,半岛多山,与中原交流不便,天然容易分离。
若要加强统治,只有加强联系。
而要加强联系,必要加强交通。
秦修弛道,不知动用民力多少,花费几何,但李孟羲有信心,原始的水泥路地面动用的民力会比秦驰道少,修起来也快,而且,水泥路修完,平整无比通行能力和运输能力,比土路强太多了。
辽东地理,李孟羲知道的不多,纵然,要大兴土木,联通辽东至中原的交通,非一代之功,但有成事的可能。
(辽东,后世谓之的朝鲜半岛,我李孟羲要了。)李孟羲在心里暗道。
笔尖再动,辽东之后,东海有倭岛,再南,有交趾,即,台湾。
三国之时,东吴水军能占据交趾,东吴能办到的事,李孟羲自付也能办到。
无他,李孟羲自认比汉朝人更懂得海船该怎么造。
汉代有搂船,横行江上,为一时水战利器。
然而,作为汉代船只技术的登峰造极之作,楼船船身很高,船身有数层都可搭载弓箭手和床弩等远程武器,在水战中可占尽优势。
但是,海上不同江面,海上风大,船太高,一遇海风,便有倾覆之祸。
海船船型怎样李孟羲尚不知晓,但是,楼船肯定不适合当做海船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