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战争中的心理学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通过盐碱池沼地带,一定要赶快离去,不要停留若在此地与敌人遭遇,则需依傍水草、背靠林木而居,这是在盐碱池沼地带处军的一般方法原则。在开阔平原地区,亦须择无坎陷之地而居,将主要侧翼倚托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带处军的一般方法原则。掌握上述四种处军原则,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乃是黄帝之所以战胜周围部族酋长的原因所在。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而不喜欢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地,而避开阴暗之地傍水草而居以便休养人马,背高依固而处以便军需物资供应。这样,军中疫病不生,必胜才有保证。如遇丘陵堤防,一定要据其南面朝阳之处,而将主要侧翼倚托于它。根据上述原则处军之所以对军队有利,都是由于能充分发挥地理条件的辅助作用所致。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上游下雨,水沫流至,要想涉渡,就需等到水势稳定以后。

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大凡要通过"天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与"天隙"这"六豁"之地,必须尽快离去,不要接近。我军要远离它,而让敌人靠近它我军要面向它,而让敌人背靠它。

军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驻军附近若有山险水阻、坑坎沼泽、芦苇丛生、林木茂密、草树蒙笼之处,必须认真地进行全面彻底地搜索,因为这都是隐藏敌人奸细的地方。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敌人逼近而安静的,是它有险可恃离我军较远就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进不据险而据平地宿营的,其中必有利便之处。

孙子不仅是兵法家军事家,更是一个杰出的心理学家,对敌军心理的揣测可谓是入骨三分。

敌我双方的行为,看似很多,其实,也就那么多而已。

敌我行为,不就进攻,防守,撤退,迂回,扎营,以及抢占险地,以及派人来议和之类的。

敌军进攻,说明敌军对自己的战力有信心,敌军防守,则说明敌军自持粮草充足,又占据险地,或者就是有伏兵早已埋伏好了,就想等着我军打过去,然后伏兵尽出包夹我军。

敌军迂回,必定是想抄我后路。

敌军扎营,则必定是想与我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