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环顾一周,瞧着四人的脸色均是有些心虚,冷哼一声。“你们也知道,本官来时只带了三千兵马,圣旨上也明说了本官的职责。
一个个的少说举人出身,都失心疯了?本官虽有协助赈灾的职责,但也要保存兵力用以防备。三千兵力分了两千还不够,是想把我架空吗?
我也知道你们遭了灾想尽快恢复,救治百姓。我们都是朝中官员,本就要心系百姓。但也要分个各司其职,不然岂不是乱套了?
物资已到一部分,足够还活着的百姓支撑到下一批物资过来了。你们若是想借我这个地方商议事情倒是可行,但不必再提借人的事儿了。”
共县的县令倒是张张嘴想说什么,被三水县的县令一把拉住。也是他们昏了头,只想着多些人手早些救灾,竟然忘了军队来这里是干什么的了。
原本他们倒是没有这个心思,但昨日见贾赦一县分了五百人,自然眼馋剩下的人。至于真有趁乱惹事的,那也是贾赦的罪过,与他们何干。
贾赦看他们熄了心思,原本想与他们叮嘱的一些建议也直接烂在肚子里,等回京后直接向陛下建议就好。
在这样的偏僻地方当父母官久了的人是容不得忤逆的,他提出建议也只会被当做耳旁风。况且还活着的百姓应当不会再出问题,只要收整好死尸就好。
而且也不差这两天,等忠敬王爷到了之后再献策效果会更好。皇家的人总比自己让人信服,也省的他和人扯皮的功夫。
贾赦说完就出了帐篷,留着四个县令在营帐里面面相觑。四人只好坐下来,把各自县里的情况一说就再也无话可说了。
面对雪灾他们能做的很少,也只有疏通道路、施粮、施柴一类。昨日贾赦说可以让几家人合在一起住,这样也可以减少柴火、粮米开支。
他们也在敲锣打鼓的喊话,却没什么百姓响应的。住得近的亲戚早就搬到一起了,而百姓们又不愿意和陌生人一起住,家里的女眷都不好安置。
再加上贾赦也说马上就有第二批物资过来,百姓一听也就安心在家里住着。毕竟现在还在自己家住着的多是有钱的殷实人家,一大家子也不好与别人同住。
贾赦不清楚百姓有没有听他的建议,他也不在乎这个。听与不听不过是自己的选择罢了,他把建议说出来已经是尽人事了。
京城来的士兵并不适应这里寒冷的气候,但贾赦还是在给了士兵们两天的适应时间后开始训练。士兵们都哀声哉道,贾赦翻了个白眼没理会。
虽然大兵们大多没读过书,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入了军籍当了兵就知道自己的脑袋从此就别在裤腰带上,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