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

说起来,这样的描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位作家——坂口安吾。坂口安吾的《白痴》以及《为青鬼洗兜裆布的女人》两文中就弥漫着这样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 三岛由纪夫本人就很欣赏坂口安吾的作品, 可是却对坂口安吾好友太宰治的作品和为人多有微词, 由此还留下了许多文坛逸事。

……世纪末, 尤其是科学怯魅滥觞,战争席卷了全球, 废墟灰蒙的世纪末,有非常非常多的人大概率会“人不平则言”, 由此踏进世界文坛。这是合情合理的走向。

然而这个世界却不是这样。

文坛衰弱得七夜萤都能靠北极星之名得个“文学之星”的诨号——倒不是她太过自卑, 只是她确实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而且到目前为止, 她还没看到自己成为“作者已死”的文学批评下的受益者。

简单点儿来说, 没人过度解读她的作品解读到她完全不理解自己的书还能这么理解。换句话说,至少她收集到的评价都没有超出她身为作者的掌控范畴——即使如此, 也能成为得了好多奖光靠版税就能随便撒钱在爱好文学的人眼中堪比巨星的存在。

她真地不太看得起自己,故而更加看不起把自己当作“文学之星”的世人。

至少。

七夜萤认为。

如果自己要配得上“文学之星”这个荣誉的话……

(不是埋头写作就能做到的事。)

“就好比《西西弗斯的石头》……你知道这本吗?我的第二本书。”北极星收到主持人肯定的答复后继续自己的真诚, “这本书写的是和平, 或许说战争的表象, 和平就是西西弗斯的石头——在定下这个主旨的时候,我的状态便是怒积于心,发愤所作。也就是说,《西西弗斯的石头》诞生的源头是我写作的欲|望。和街头混混生气时会伸出拳头,战士一鼓作气时会举起枪……和这些情景是一样的氛围。”

北极星道:“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那一股’气‘,或者说’冲动‘,就像画龙点睛中的眼睛一样,一篇文章里如果没有这种东西就像人没有灵魂——这么听上去似乎很重要哦?但是以前我并不这么认为。”

合格的主持人用鼓励和专注的眼神倾听着嘉宾的自我剖白。

“在我还没有真正发表过任何文字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我还在,也只在学习的时候,我认为对于一个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创作的热情‘。”

“这件事是这样的。在我的理解中,任何一个拥有文字或语言等可以用于表达交流的方式或工具的人都可以拥有’写作的欲|望‘,那么理所当然的,任何人都有的东西并不特别珍贵。而’创作的热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