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刘协眉目上挑,示意荀攸继续,荀攸复又添上一句:“董卓虽强,然非铜墙铁壁,不若内部瓦解,收买亲信筹谋刺杀之事?”

刺杀?亲信?

想到昔有荆轲刺秦,刘协紧绷的弦蓦然一松,还未开口赞允,便听王司徒轻蔑反诘道:“不知荀侍郎以为,谁堪当此重任?”

在王允眼中,没有人愿意真的慷慨赴死,如果真的有,那必然是脑子有些问题的,再不济也是要利益置换。

蔡邕与荀爽亦直直望向荀攸,荀攸本就是个修容如玉的俊俏男子,如今神色真挚,更是平添几分笃决,“越骑校尉,伍孚。”

刘协心中反思,听闻这位越骑校尉与董卓似是极为亲近,若以此人为棋,可是万全之良策?

似乎看出刘协眸中的疑虑不解,荀攸也不多言,只顿首而拜,生死无惧地高声宣誓:“无论成败,攸绝非怕死贪生之辈!”

如此做派,大有将后果全数揽到自己身上的架势。

荀爽本欲出声阻止,毕竟对于颍川荀氏而言,年轻一辈奇才辈出,荀彧与荀攸更是个中翘楚。这样前途无限的青年,如今却要作困兽之斗,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数压在这样一个机会渺茫的刺杀之上。

有时候,他甚至私心希望,荀攸可以做一个小人。

君子总是最辛苦的。荀彧是,荀攸亦然。

得到刘协的默许后,荀攸再拜退出宫门。走在略显萧条的长安街头,他突然就有些怀念当初雒阳初任,他与叔父、郭瑾三人闲居惬意的生活。

如此想着,脑中复又回忆起临出宫前,有位相熟的内廷侍奉同自己嚼出的八卦。据说圣上前后两次召见那位素有才名的阳翟郭郎,本是存了拉拢之意,谁知对方竟两次称病不往,直接辞谢了圣上的好意。

荀攸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他所认识的郭瑾虽有求取功名利禄之心,但凡事皆以君子之道约束自己。他无法相信,这样的人当真会在强权之下迷失自己。

他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

鬼使神差的,荀攸脚步一转,竟徒步向郭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