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级和力场强度都要逊色于第一舰队的情况下,深海们被第一舰队的攻势逼迫得不得不收缩防御圈,依托着仍旧是第一舰队七倍以上的数量优势,集中兵力进行抵抗,在原本主力编队后方十海里的地方构建了第二道防线。
挨过了最初的慌乱之后,这支深海舰队很快又构建好了防御圈,用密集的炮火再一次遏制住了俾斯麦舰队突进的势头。
果然数量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点之一,深海借助数量优势这么一搞,就逼得俾斯麦不得不领着冲锋中的舰队在深海舰队的射程之外来了个大回旋,止步于深海们的火力覆盖区域之外。
相比起来,之前深海的主力虽然还多,但是阵型却显得很松散,这也是俾斯麦之所以敢领着舰队冲锋的原因。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之下,只要冲散了深海的主力编队,就能借助深海主力溃败之后引起的整个深海舰队的慌乱之势,直接突破到处于深海舰队大后方的航母编队之中。
被突击舰队近了身的航母,不用想也能知道是什么样的结果。而只要深海航母被击破,己方的航母就能够为所欲为了。
可惜,俾斯麦的想法虽好,可最终却功亏一篑。
长春的导弹是帮第一舰队消灭了深海主力编队没错,但却让剩下的深海舰队因此而收缩了防御圈,构建了更加密集的防御体系。
冒着这种密集的炮火覆盖进行冲锋不是不行,但因此而引起的损伤却绝对会超过第一舰队能够承受的极限。一旦受损过重,就算第一舰队突破了深海舰队的防御圈,只怕也无力在后续的深海旗舰讨伐战之中起到什么作用了,有着优秀战略眼光的俾斯麦自然不会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消灭那个紫色的深海旗舰才是重中之重,突破防御圈的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与深海旗舰进行交锋,当然不能在这个防御圈上面消耗过多的实力。
但是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
俾斯麦紧抿着嘴唇,抬头看了看晦暗的天空。漆黑厚重的云层越垂越低,暴雨越下越大,狂舞着的电蛇在云层中来回穿梭,发出道道耀眼的光芒和阵阵沉闷的雷声。
飓风风眼一旦成型,那位紫色的深海旗舰就会解除一切的限制,真到那个时候,那就说什么都迟了。
俾斯麦自己和舰队之中的战列战巡固然可以在对面深海的射程之外,依靠着超出对方一截的射程进行远程消耗,不断的消减这些深海的数量。可超远距离炮击的命中率实在是有些感人,而且时间还这么紧张,所以这种战术完全没有可行性。
究竟是选择冒着炮火继续冲锋,还是稳扎稳打的靠射程优势抽丝剥茧不断消耗敌方的有生之力,这对于俾斯麦来说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而就在俾斯麦处于两难之间的时候,一道蓝色的身影突然破开雨幕,践踏着海面从远处冲了过来。
这个蓝色身影的速度极快,仅仅用了几个眨眼的时间,便由远而近,越过了俾斯麦率领的第一舰队,携带着一阵犹如瀑布冲击水潭的轰鸣声冲向了前方的深海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