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烽自然也清楚这一点,他也能理解淮右军诸将的心思,但他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因为这些人他们无法像自己这样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
当然他也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调整,那种完全以地域为界限的军队组建机制是肯定不能带进来的,哪怕为此会付出短期内战斗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他也要坚持。
首先将泰宁军和感化军各部进行混编重组,这种混编重组既有以营为单位的混编,也有以都甚至队为规模的混编,然后还会在补充新的士卒问题上有针对性的混合补充,这样来打乱地域限制。
除开这种方式外,现在的淮右军诸军也要与现在正在以武宁军编制为准组建的新军进行混编,比如秦汉、张挺、骆成淦、李桐率领进入兖州的四个军淮右军就将取消淮右军编制,而编入武宁军中,同样现在正在整编的四个军会编入原来的淮右军中。
第八十九章 成型
九月初一,江烽在徐州武宁节度使府中以淮右节度使兼武宁节度使名义正式发布命令,对下辖两节度使府衙进行改组。
新组建政事厅和枢密堂,政事厅由陈蔚担任首座参知政事,并预设五到七名参知政事;设枢密堂,下设首座枢密使和枢密使五至七人,首座枢密使由崔尚担任。
同时在枢密堂下设无闻堂,负责情报收集,由张万山出任无闻堂首座;设参谋部,负责军事战术准备筹划,由王邈以枢密使身份兼任参谋部首座;设后勤部,负责军队后勤保障。
与此同时江烽同时下达了一系列的任命。
任命了卢启明担任武宁左军兵马使,秦汉担任武宁左军兵马副使;任命俞明真担任武宁右军兵马使,郎坤担任武宁右军兵马副使。
杨堪以枢密使身份兼任淮右左军兵马使,柴永担任淮右左军兵马副使,许子清担任淮右右军兵马使,张挺担任淮右右军兵马副使。
田春来担任淮右水军兵马使,寇文礼担任淮右水军兵马副使;任命王邈暂时兼任武宁骑军兵马使,洪葵任武宁骑军兵马副使;秦再道担任淮右骑军兵马使,张寅担任淮右骑军兵马副使。
梅况不在水军中任职,而是直接担任了枢密院枢密使,与王邈一道协助崔尚处理军务,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亦可以枢密使身份临时出任某一方面的大员。
这是因为江烽在和梅况的接触中,也越来越觉得一个思路慎密性格沉稳的宿将对于整个军务的谋划布置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而梅况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加上梅况性格圆和,与崔尚、王邈、杨堪等人都相处甚好,也是未来枢密堂中一个很好的黏合剂。
这一连串的任命也是充满了博弈和妥协。
江烽也清楚在这种时候,不可能有什么完全绝对公平,担任军职,既不可能完全按照资历,也不可能完全看武道实力,个人感情亲疏、出身地域、这几场战争的功绩,甚至平衡,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