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上面的书法,陈逸使用了临摹术,此时此刻,不仅仅有着新的笔意感悟出来,甚至于脑海中之前的一些笔意,也在不断回忆着。
既然这是在留在玄妙阁中,替代这幅黄庭经书法所用的作品,他必须要尽全力去书写,来让他所感悟到的笔意风格,完全在他面前的这张空白的黄绢上展现出来。
陈逸看着上方的黄庭经书法,不断的感悟着,浑身散发着一股平和之意,这时,他忽然拿起旁边的毛笔,蘸上墨水,开始在空白的黄绢上书写了起来。
这本黄庭经上所书写的正是王羲之原本中的小楷,亦是楷体小字,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后世历代学习书法者,都以二人为宗法。
楷体与小楷虽然一个字大,一个字小,但区别却是十分的明显,写大字时要亲密无间,写小字时却可以宽绰有余,最为基本的书写原则便是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写小字时要能做到大字一般的舒朗。
钟繇是楷体小字的创始者,而东晋王羲之却是将小楷书法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华夏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小楷是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科举应试时,都是以小楷字体为标准,一般读书人,都善写小字。
王羲之所书写的黄庭经有六十行,共计一千二百余字,陈逸脑海中的笔意,已然在这一个多月中,感悟到了一个极点,此时,书写起来,几乎是下笔如有神助。
在绢纸上写字作画,他以前也曾练习过一段时间,现在书写上去,毫无任何的问题。
在书写过程中,陈逸依然在不断感悟着其中的一些笔意,将之前所感受的完全融合在了一起,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所涌现出的,完全是王羲之的想法,仿佛他现在就变成了王羲之一般。
只不过这种感觉十分的浅,一次的感悟或许很少,但是陈逸现在已然不断临摹了一个多月,现在将这一个多月所临摹出的书法,在笔下全部汇集。
哪怕陈逸临摹这幅书法,已然近百遍,再加上书法术与临摹术的使用,让他的速度稍快上一些,可是这近一千二百余字,他还是花了将近两个小时之多,才接近完成。
如果写行书或者是草书,陈逸的速度自然会快上很多,只不过这楷书,是所有书法中,书写速度最慢的,讲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必须要一笔一画来写,而行书则是一笔连贯。
想要做到形神兼备,拥有神韵,那么下笔就需要更加的稳,这样书写速度就会更慢,陈逸现在已然对这幅黄庭经的临摹,达到了非常熟练的境界,再加上两个技能的加成,也不过每个小时书写五百余字而已,这个速度已然可以算是很快了。
王羲之的小楷,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刚柔并济,平和简静,空灵而飘逸,陈逸所书写的正是内心感受到的这种笔意。
终于,二个小时又过了十分钟,陈逸书写到了最后的署字上,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山阴县写。
写完了这最后一个字,陈逸收笔而立,缓缓吐出了一口气,从这书法之中,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