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页

这仅仅只是没有烧制时的模样,烧成之后,究竟会如何,没有人一个能预想的到。

文老感慨自己没有早一点遇到陈逸,否则,绝对会收为弟子,留下为专心制作瓷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月渐渐过去,而文老和一些师傅们在这一个月内,共制作完成了六十五件瓷器,其中如瓶,壶等大件器物,共有二十六件,小件器物如杯,碟,碗等等,共三十九件。

至于这六十五件柴窑瓷器,在烧制出来后,能有多少合格品,能有多少精品,所有人都无法确定。

在柴窑公布之后,专门生产柴窑的窑厂之中,也是进入了许多工人师傅,此时他们小心翼翼的将柴窑放入匣体之中,然后拿入窑炉之中,准备烧制。

文老和一些老师傅,指挥着工人将瓷器匣体放入指定的位置,以便于在烧制时,能够保证质量,保证成功率。

在六十五件柴窑瓷器全部放入窑炉中后,所有工人师傅都走了出来,封住窑口之后,文老一声令下,这第二批柴窑瓷器,正式开始了烧制。

这一个窑炉之中,能容纳百余件瓷器,只不过柴窑瓷器,想要堆满一炉,恐怕需要二个月的时间,在烧制初期,文老和一些师傅,必须要多次的烧制,才能确定影响柴窑成功率的因素,然后进行一些改进。

更何况,柴窑瓷器,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珍贵的现代瓷器,别说一炉六十五件,就算是三十件,也比其他百余件的一炉窑器,要更加的有价值。

得知第二批柴窑瓷器开始烧制后,吕老等一些老爷子,纷纷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赶到了景德镇,准备观看两天后的开窑仪式。

哪怕其中如吕老和刘老二人已经得到了柴窑瓷器,这次没有机会,但是观看这些柴窑的机会,却是不能轻易放过,得不到,来过过眼瘾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的。

这一次的烧制,由文老担任总指挥,葛大山和陈逸担任副指挥,以确保这一炉瓷器质量和成功率。

从下午四时余,一直烧到了第二天下午,窑炉的温度由低到高,最终达到了最高的一千三百多度,而且窑口周边都有着工人看守,确保绝对安静,有时候,噪音太大,也会对窑炉产生影响,甚至有塌窑的危险。

在烧制时,陈逸用鉴定术,时刻关注着窑炉内的情况,或许成功率与运气有关,但是总会有一些因素可以影响,他就是要找到这些因素,让柴窑的成功率上升一些。

文老也是一直守在窑口旁边,没有休息,直到第二天下午四点多,他通过送柴口,看了看窑炉内的情况,下令熄火,这一炉柴窑已经算是烧好了,至于成功率如何,需要等到两天后,窑炉温度均匀降下来之后,才能知晓。

第791章 打碎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