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陈逸书写的状态和动作,王羲之轻轻一笑,他让陈逸行书写一遍,就是要找到其不足的地方,然后对症下药。
虽然他昨天已经仔细研究过陈逸的章草,但是对于一位书法家来说,最了解自己书法的,不是别人,而就是自己,这点,他非常的清楚,所以,他只能做为引导,而不能将转化的一些过程,全盘的交给陈逸,那样,所转化而来的章草,就会成为他的想法而筑就的东西,并没有陈逸自己拥有的书法。
书写别人的书法,或许会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但绝不会成为一位书法大师。
等到陈逸写完之后,众人皆围上前去,看了看这一张麻纸上所写的字迹。
对于这首汉代著名的长歌行,他们都毫不陌生,只不过这所书写出来的今草字迹,却是有些让人摇头叹息,与陈逸的章草水平相比,差得太远了,这其中还带着浓浓的章草笔法,只不过是将章草连贯起来罢了。
而王羲之,看着这一幅书法,面上也是露出了笑容,如果没有见到陈逸的行书,他觉得这转化书体,并不会那般容易,所消耗的时间或许也会很长。
可是陈逸所自创的行书书体出现之后,他心中已然知道,将章草,转化为今草,或许会有困难,但不过是犹如土鸡瓦狗罢了,当然,这还是需要看陈逸的悟性如何。
第1292章 风景带来的感悟
想到陈逸的悟性,王羲之面上的笑容更加浓郁,一个克服了无数困难,能够自创出一种新书体的人,悟性又怎么会差呢,否则的话,也不可能融合众多名家的章草,更不可能自创出书体。
许询看到陈逸这一幅转化而来的书法,不禁摇了摇头,许多人拿章草当跳板,只学了一些皮毛,所以,这些人根本无需转化,直接学习今草就可以了,或者说,以他们对章草的理解,根本不可能进行转化。
而陈逸现在对于这种章草书体,十分的精通,仿佛深入骨髓了一般,自然不可能一时转化过来。
对于书法,他有鉴赏之力,此时也根本想不出办法,来让陈逸的书体转化,变得容易一些,不过看旁边王羲之的面上充满笑容,应该是内心已有了打算。
察觉到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自己身上,王羲之微微一笑,“轻云,你觉得自己书体转化方面最大的缺陷是什么。”
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思索,书法术的感悟,是一次次不断练习而慢慢的给予,随着书法水平的提升,感悟也会提升,如果刚刚学习一种书法,那么书法术根本不可能给予像王羲之这般书法大师的感悟。
否则的话,他创造新的书体,也不会连续练习研究了数年,才终于完成。
这次由章草书体转化为今草,虽然比创造一种新书体要容易一些,但是却也是存在着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