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页

在这卷子虚赋的观看中,众人各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陈逸则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使用了临摹术,来以此感悟此书法中的意境和原作者的心理感悟。

哪怕这一卷竹简,以他的鉴定术无法鉴定,但是临摹术的使用,却是不受限制,当时王羲之的黄庭经真迹,不但无法鉴定,而且上面还被人描摹了一层墨迹,但是临摹术却依然可以让他感悟到书法真迹的意境。

在使用临摹术之后,一阵阵感悟,不断的涌入陈逸的脑海之中,其中有一些是汉隶的古朴之意,在现实世界中,虽然有着一些汉代的竹简存在,但那大多都是普通文人所书写的,根本不能真正体现出汉隶的笔意。

而现在,这一件子虚赋竹简,却是让他感受到了最为纯正的汉隶古朴之意,这一股意境非常的浓郁,单以此来看,就不是常人所能书写出来的。

随后,他更是清楚的感悟到了一些原作者的内心活动,其中充满了一些黄老道家的气息和一些畅快之意,而随着不断的感悟,他则是感受到了一种作者心中的热血沸腾,似乎看到了一个无比强大的汉代王朝。

临摹术,除了能让他感受书法中的笔意,更可以感受到原作者的内心,仿若身临其境,置身于作者书写的环境之中。

感悟到此刻,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感慨,内心则是浮现了一些惊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卷竹简,应该就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真迹。

在现代世界中,不说王羲之的真迹,就连唐宋时代的一些书画家真迹,都是无处可寻,自然更不用说这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了,陈逸没想到,能够在这个箱子中,发现此人的书法真迹。

虽然竹简没有纸张能够完美表现书法的流畅,但也是差不了太远,从这竹简中所传来的感悟,就可以知道。

渐渐的,众人看到了竹简的最后面,发现了司马相如所留下来的名款,这让许询面上露出了一抹惊色,这难道真的是司马相如的真迹不成。

在观看这卷竹简的过程中,许询亦是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汉隶古意,一笔一划都是十分的精妙,绝非常人所能相比,更不是魏晋时代一些人所能写出来的。

看到后面还有文字,他压下了心中的惊异,目光放在了后面竹简所书写的文字上,当看到这一段文字时,无论是他,还是王羲之,亦或是陈逸,面上都是露出了不敢置信之色。

许询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逸,逸少兄,这卷竹简最后面的评语,真的,真的是汉武帝所写的吗。”

在这一卷竹简的最后面,除了司马相如的款识之外,更有着一段简短的评语,而评语后面,所写的正是汉武帝的名字。

王羲之的面上同样带着惊异,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相传司马相如写下这篇子虚赋之后,便送到了景帝那里,只不过景帝不好辞赋,所以没有得到赏识。”

“后来武帝即位,一日无意中看到此赋,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所作,叹息不能与作者同时代,之后经过一名侍奉的提醒,知道了是司马相如所作,于是召见他,之后司马相如又写了一篇与其相接的上林赋,之后,便被封为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