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成年人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麦考利-卡尔金。
没错,就是《小鬼当家》的主角。
他一直再拍乖孩子类型的电影,但可惜,这种做法让他丢了同龄人的基本盘。
实际上,在好莱坞的复盘报告里,在华纳兄弟对《威威阔少爷》的终稿报告里,他们就指出了童星发展的局限性,既然从一开始就对粉丝群造成了通杀,那接下来,童星能做的,就只有保持,不断的保持,直至……过气。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
因为杀死童星的,根本就不是他们是否有个性,是否深受同龄人的喜爱,也不是他们是否完美,只会被那些大人们喜欢,而是资本在瞧见他们价值下跌后,主动抛弃。
正因如此,你们给我留言的‘罗兰太乖了,他会不合群’,这根本就不是现实当中童星面对的问题,他们面对的问题,是保持一个形象之后的被抛弃。
不管是乖还是不乖,终究都会被抛弃。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前一章已经写了。
拉一打一,让质疑盖过完美,让权威感同身受,从而让女性推动票房。
只有爱情片,才能让童星走出童星的身份。
这就是解决办法。
我知道看到这里,会有人觉得,我这不就是臆想吗?
诶,我这还真不是臆想。
现实当中就有成功的例子的,但他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