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罗兰-艾伦没有身背代言,也就不会有耐克那样的倒霉蛋赞助商在他宣布息影之时着急跳脚,而好莱坞和竞技体育也完全是两个概念,球馆体量小,一场撑死两万人,上座率受巨星直接影响,北美院线联盟,每年的观影人次都是按亿计算的,庞大的体量不会让他们被单一个体所左右,院线也不会因为他的息影而抓耳挠腮,但问题是,直面影响并不单单只是这两点,除此之外,还有更大的粉丝因素。
迈克尔-乔丹,老赌鬼了。
北卡校园里,他就痴迷赌博,公牛三连冠期间,球队飞机就是他们的临时牌桌。
巴克利更是在节目上公开宣称,自己和乔丹打高尔夫每洞都是一百打底的,兴致上来时,一洞最高打过三十万,随便打一局,两百万就能下去。
而在他宣布退役之前的九二年,那个刚刚获得复播的联盟也对他做了两次赌博调查,其中一次,还与fbi追寻的保释担保人员被杀案有关,虽然两次调查最终都没有形成类似于汤普森杀妻案那样的公共事件,但在九三年的夏天,媒体询问他如何才会复出时,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中表示,“除非大卫-斯特恩想让我复出。”
正是因为迈克尔-乔丹的个人形象两面摇摆,所以就算他的退役给芝加哥与耐克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所造成的影响,依旧在篮球这个可控范围之内。
毕竟,竞技体育,只有输赢,没有帅丑嘛!
而罗兰-艾伦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罗兰-艾伦贩卖的,从来都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更深层次的自己。
在绝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们渴望逃离父母的管束,却又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时——
《小鬼当家》系列,出现了。
在阿美利加单亲家庭数量暴增,很多孩子得不到父爱时——
《终结者2》,出现了。
在很多家庭因为成员的增多而诱发同龄兄弟姐妹的激烈斗争时——
踩着时代浪潮的《侏罗纪公园》,出现了。
在互联网爆发,新一轮的美国梦兴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