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边也一直在研究探讨这个问题,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多少头绪,说易行难,涉及到众多国企职工问题,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掉的,再好的政策,牵扯到一二十万企业职工和家属,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一颗火星子也许就能点燃成一场大火。
“安书记,国有企业改革恐怕势在必行,关键是怎么改,怎么来平衡消减各方矛盾,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利益,但是却又要达到解决企业经营困难的这个目标,这个方略很大也很复杂,甚至可能一个企业也许就要有一个专班人马一套不同策略,改制,上市,兼并重组,职工持股,裁汰冗员,恐怕这些方式方法都要摸索尝试,也可能要经历一段阵痛期,但是如果你不愿意去面对,那么这个问题就会更棘手更麻烦。”
陆为民一边思索一边缓缓的道。
安德健点点头,他知道陆为民在对国营企业改制上很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当初陆为民还在丰州地委工作时,就曾经向夏力行和当时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王舟山提出来过这一观点,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未雨绸缪,改制势在必行,不要等到企业陷入困境之后再来,那个时候不但会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而且也会给国有企业职工带来阵痛,同时也会牵扯地方政府过多精力。
“市里边也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但企业改制涉及诸多问题,尚书记也是觉得很棘手,尤其是这么多企业,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市里大局稳定,希望在摸索寻找到更周全细致的方案来……”
安德健这番话有些言不由衷,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他不太认同尚权智的谨慎。
在他看来国企改制已经迫在眉睫,越拖越不利,但尚权智站在他的角度上也有他的顾虑,黄俊青代表的梅系势力依然强大,掣肘之势尚未完全解决,尤其是在市政府那边缺乏一个能够替他分忧解困的角色,而改制工作事关重大,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算了,不说宋州这边的事情了,为民,说说你那边的事情吧,听说你们丰州那边这段时间挺热闹,老王总算是前进了半步,要去给孙书记当大管家去了?这个副专员候选人我听说你们几个暗战不断啊?看不出魏宜康还有几分本事,在古庆折腾出那么大动静来,苟治良总算还是培养出来一个合格的接班了。潘晓方打熬了这么久,觉得媳妇该熬成婆了,但他没有在下边工作的经历,可现在省里边对这一点越来越看重啊。”
安德健岔开话题,看着陆为民,这几句话立即就把杨达金和萧樱的目光吸引到了陆为民脸上。
第八十三章 理性判断,合理运作
虽说在丰州那边关于魏宜康、陆为民和潘晓方三人暗战争夺副专员候选人这事儿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毕竟大家在明面上都不会提及,也都是在私下里聊一聊。
在涉及到本人时,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很少往这边儿话题上说,再怎么王自荣的副专员还没有卸任,要提这事儿都觉得有点儿名不正言不顺似的。
“安书记,实事求是的说魏宜康还是有些能力的,在丰州市大家目光都看到郭洪宝身上去了,但是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很多工作是魏宜康在具体做,到了古庆之后不过是让这个情况公开化罢了。”陆为民的评价很公允,“潘秘资历深,经验丰富,而且协调能力强,他们俩谁上都不意外,我么,嘿嘿,我有自知之明,恐怕还的多在阜头锻炼两年才有那个资格。”
“这么谦虚低调?为民,不像你的风格嘛。”安德健有打趣了陆为民一句。
或许是在宋州这边能够开玩笑的人不多,杨达金也是一个做事比较认真严谨的人,安德健也不可能和他开玩笑,所以落得这么个机会,安德健也就很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