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页

官道无疆[校对版] 瑞根 2519 字 2022-10-27

“行侠说得有道理啊,我们宋州是工业大市,同样也是人口大市,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城市人口一百多万,但是也还有五百万的农村人口,工业带动农业,这句话说易行难,怎么来带动?发展工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办法,发展农产业品加工业消化农产品也是一条路子,加快城市化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发展第三产业也是一条路子,但是这些路子对于五百万农村人口不能说杯水车薪,但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得要有其他更多的路径来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这三农问题。”

魏行侠和陆为民都洗耳恭听,童云松这番话是很有针对性的,今天谈到了三农问题,两人也想听一听童云松的观点。

在新一届市委市府班子成型之后,还没有正式召开过像样的会议来讨论宋州的下一步工作,而魏行侠担任代市长之后花了二十天把全市区县跑了一个遍,甚至连星期六星期天都利用起来了。

秦宝华和朱小平也没有怠慢,朱小平从年前就开始下区县调研,年前跑了四个区县,年后又把剩下及各区县跑完,秦宝华则是在上任第二天就让市委办安排调研日程,开始集中调研市级部门,十天之内把所有市级部门和国有企业跑完,有时候连晚上也利用起来,现在开始下区县,连陆为民都有些佩服这个女人的执着劲儿。

可以说从一开年,整个宋州市委就像是一个调研班子,人人都在搞调研,连开个常委会都很难把人凑齐,当然也有例外,童云松和陆为民就没有这么大张旗鼓的调研。

第二章 四巨头

“三农问题关乎大局,同样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全市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大局,农业问题是基础,农民问题是关键,农村问题是核心。”童云松没有绕圈子,“我觉得在农业工作上我们要有一些新思路新突破。”

“新思路新突破?”陆为民咀嚼着童云松的话语,和魏行侠交换了一下眼色,“童书记,你是指目前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不太适合;了?”

“嗯,原来从中央到地方都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农村经济的关键,但是现在看来这条路也存在不少弊病,固然消化了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其带来问题也很多,企业粗放经营,资金效率低下,适应市场的能力日益退化,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远见,为民,你不是也提到前期合金会情理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都是乡镇企业贷款带来的吧?这说明这种缺乏底蕴的粗放式经营如果不能迅速实现自我转化升华,那么其命运就是被淘汰。”童云松显然也是对这个问题研究了许久了,“像新麓山集团就是完成了自我转化升华,像现代企业蜕变,但是绝大部分乡镇企业做不到这一点。”

魏行侠和陆为民都默默点头。

“乡镇企业解决不了农民的出路,城市化发展、私营企业的发展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我认为还是需要几条腿走路,其中重要的一条我觉得还是要在农业本身上做文章。”童云松阐述着自己的想法,“农业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科技农业,提升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既要重视粮食生产,但是更要注重农业生产的效益,各地可以根据自身不同实际情况来自行定位,比如发展大棚蔬菜,打造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又比如养殖业上的集约化规模化,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农业,依托城市发展乡村休闲和生态农业,这些我觉得都是值得探讨和摸索的。”

童云松见魏行侠和陆为民脸上都很有触动,微笑着拿起一本杂志,挥了挥,“为民,这可是你推荐给我的,看来你自己都没有认真看啊。”

“哦?我推荐的?”陆为民莫名其妙,挠了挠头,他好像没有这个印象了。

“怎么,记不起了?这是昌江大学的期刊中的一篇文章,你上次给我推荐说昌大经济领域方面的一篇文章,我没事儿就翻了翻看,没想到翻到了这篇文章,虽然这篇文章是针对昌江全省的,但是我觉得对我们宋州的农业经济发展很有启迪意义,这篇文章我看了三遍,而且还做了笔记,自己还写了一篇读后感。”童云松颇为自得,脸上的笑容充满了自信:“嘿嘿,能让我做笔记还写读后感的文章,真还不容易,我推荐给你们两位和毕华胜都看看,嗯,甚至各县的主要领导也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我想这有助于他们打破窠臼,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陆为民恍然大悟,他的确向童云松推荐过昌江大学的期刊,其中一些关于现代经济管理方面的文章很有创意,不过没想到童云松会由此及彼,连带着看到农业经济方面的相关文章,这却是他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