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还得你帮忙去和马省长说一说,当然,到时候我会以宋州市委市府的名义去向省里汇报,高书记,花省长,乃至荣省长那里我都会去,但是关键在于省交通厅和马省长这里,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另外昌州那边,我听说马省长与铁市长关系很不错,这方面俊成你得帮我去吹吹风,我担心昌州那边会给我们出难题。”陆为民摊了摊手。
“为什么?”马俊成大惑不解,“你不是说宋州方面愿意在资金方面承担更多一些么?这种双赢的好事儿,昌州想都想不来,怎么会不来气?”
陆为民笑了笑,“原因很简单,鱼峰和西塔联系并不紧密,而且现在昌州二环线和灵山大道正在建设,可以说鱼峰的交通便利的优势日益凸显,我们希望突破西峰山建成鱼西公路,目的也就是要借重鱼峰的交通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昌州方面不感兴趣也是情理之中。”
“话不能这么说吧?”马俊成显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鱼峰有交通优势,建成鱼西公路的确对西塔好处很大,说西塔借重了鱼峰的交通优势也说得走,但是鱼西公路难道对鱼峰更进一步提升其交通枢纽的地位没好处?而且打通这一条路,宋州西南这一片与昌州就更容易融为一体,西塔乃至更北边的麓城和泽口都更容易被昌州经济圈所辐射,难道对昌州没好处,在我看来,从长远来说,只怕对昌州好处更大才对,昌州的领导干部就这么没有眼光?我不信。”
不能不说这些出身官宦家庭的子弟们在很多方面都还是尤其强项的,他们对于这些政治、经济方面的事务并不陌生,嗅觉更灵敏,马上就能琢磨出其中味道。
只是陆为民当然不可能说昌州市的常务副市长和自己不对路,嗯,甚至有点儿“夺妻之恨”的感觉,虽然他到现在也没有和季婉茹有过什么逾线之举,但是在恽廷国心目中,只怕自己早就和季婉茹睡到一张床上了,这份心结恐怕不好解开,甚至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解开。
第六十三章 梦魇
马俊成的质疑让陆为民有些不好回答,他沉吟了一下才缓缓道:“俊成,你是明白人,我和你说吧,目前我们宋州发展势头很猛,经济增速很快,也许现在看起来我们宋州的经济规模距离昌州还差得比较远,但是如果按照这个势头下去,今年我们宋州地区生产总值就能达到昌州的一半,而去年我们宋州只有昌州的三分之一不到,你说昌州能没有警惕感么?”
马俊成是深刻体会了宋州的巨变一幕的,南城新区的建设也为他的业务带来了巨大契机,明珠大道和湖山大道两条宋州南部地区的纵横干线建设,使得宋州南部郊区一下子就纳入了市区规划建设中,而这一下自己就要把螺子岭以南广大地区全部囊括进来,几乎是要再造一个宋州城区。
这还只是城市建设的一幕,而宋州下边各区县的经济发展状况他也经常从他父亲那里获悉,对于一个准备在宋州挽袖大干一场的他来说,分析宋州经济发展前景对于公司业务规划布局有很大作用,按照自己父亲的说法,宋州这两年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几乎是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这个速度堪称昌江的“深圳速度”,只要宋州经济增速能保持目前这种势头,而昌州又没有太大变化,两到三年就能赶上昌州。
也正是基于此,陆为民提出的希望他回去做他父亲的工作,帮忙协调鱼西公路事宜并不反对,更何况他自己的公司的园林苗木基地就在西塔的西峰山区中,一旦鱼西公路修通,假如日后他在昌州那边有业务,那运输问题便不需再受困扰。
“民哥,昌州方面会这样胆怯?”马俊成还是有些不太相信。
“俊成,那可不好说,换了我是昌州的领导,只怕心里也一样要打鼓,尤其是咱们两个城市又接壤,宋州的崛起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投资,对昌州也要形成竞争压力,一个项目本来可以放在鱼峰,但是鱼西公路一旦修好,也许人家觉得西塔环境更好,我就放西塔了,反正就那么十来公里路,十分钟就到了,选择余地一大,很多东西就不好说了,你说昌州能没有危机感?”陆为民乐呵呵的道。
“我总觉得不至于如此,鱼西公路修好固然对西塔大有裨益,但是鱼峰受益也不小,民哥你把昌州那边领导的胸襟气魄想得太小了一点。”马俊成摇摇头。
“呵呵,如果他们胸襟气魄大那就最好不过了,我也希望他们胸襟气魄够大。”陆为民耸耸肩,“我也只是未雨绸缪,先做一些准备工作,俊成,这前期准备咱们先做着,没坏处,如果真的没有这些羁绊,那当然好,如果不顺,咱们就得各方攻关啊。”
马俊成勉强接受了陆为民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