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并不是一个昏聩无能的皇帝,他对百姓比他父亲强多?了。宋辞记得他的本纪里面还曾经写过,长安一带大灾,人吃人。刘协派宦官拿粮食去煮粥赈灾,可是情况仍旧没有?好转。刘协怀疑这些人中?饱私囊,就亲自坐在那里,拿米来煮粥做试验,看一升米到底能煮多?少粥。结果煮了一大盆,他这才发现受人欺骗。
这件事情在他的本纪里,不过一句话就带过了,却给宋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个军阀普遍不把老百姓当人看,时?常屠城的年代里。他小?小?年纪,就把百姓的命当命。即便当时?非常艰难,还是派人把国库里的米,拿出来救百姓。不仅如?此,他还懂得
用实践去检验其中?的真伪,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若他活在太平之年,虽然不是什么?千古一帝,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活在大厦将寝的乱世里,他的遭遇就令人同情了。
宋辞也曾经深入研究过,在这样?一个群雄逐鹿的纷争年代中?,到底有?没有?力挽狂澜的方?法?。
宋辞不仅自己看史料研究,还曾经请教过许多?人。这些人都是专门研究秦汉历史的,还有?几个是三国的狂热爱好者。结果是没有?,实在是太难了。别说是要力挽狂澜了,就算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想在这个乱世安全活到自然死亡,其难度也是地狱级别的。
宋辞的老师还曾经跟宋辞说过。别说是刘协这种资质不算特别出众的皇帝,就算把李世民、朱元璋等人与刘协灵魂对调,他们也不一定能够收拾得了这个乱局。这还是建立在这些人已经熟知历史,精通军事、能征善战,勇武过人的基础上。普通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素质?
他还比较过刘协、唐昭宗、崇祯、光绪等几个帝王,想要翻盘的难度,刘协也名列前茅。
最后,宋辞得出了一个结论,光复大汉的难度,基本上就等于重新创造一个政权,统一天下。
现在的情况,比历史上的还要糟糕。
由于宋辞的介入,董卓死得太早,也太轻易。王允的胜利来得太容易,他的骄傲和自大也就更甚。这才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造成了现如?今比原本应有?的状况更糟糕的结果,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宋辞给王允开?了一个好局,却没料到王允会因此把事情弄得更糟糕。现如?今的局势,已经和史书上的记载大有?不同。宋辞也不知道,将来会发展到什么?样?的情况。
形势如?此,宋辞也无可奈何。宋辞也曾想过以后该怎么?办,除了走一步看一步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汉中?的大德仙姑,带着她的信徒们向长安城杀来。长安一带的人如?死水一潭,没有?任何反应。反正都是死,与其在逃难中?饿死,不如?守在这里。就算被乱军杀死,也好过饿死在野外。
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