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莫杰不想跟着上天梯,都不可能了。
……
同一时刻,钱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办公室。
蔡松风院长也拿着最新一期的《ieee人工智能》期刊,在那里细细阅读。
蔡院长本人不是搞人工智能的,甚至不是搞算法研究的。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有些老派,人工智能的论文,大多是看个热闹,看不出细节对错。
但是,能够在钱江大学的强项院系做到院长,谁都不是等闲之辈。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哪怕只是天天开学术项目评审会议,听着手下教授们为了争夺科研经费与科研资源、到他这儿做“学术吹”,都足以把蔡院长吹成一个计算机与数学领域什么都能懂几分的角色。
毕竟,争夺科研经费的时候,是需要把吹牛者浑身解数都使出来的。
蔡院长不看细节,却可以看人。
多伦多大学,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水准,绝对是北美东部地区排名前三的牛逼学校。虽然比不过西海岸那些“图灵奖三分天下有其二”的uc伯克利啦、斯坦福啦;但是秒秒东海岸的常青藤盟校时,却足以大杀四方;除了一所it干不过,其余不在话下。(it:麻省理工。)
杰夫辛顿教授本人的招牌,原本或许不是顶级大牛;但蔡院长却知道,那不是说杰夫辛顿在他所在的那个细分领域不够强,只是他选择的细分领域不够热门而已。
换句话说,杰夫辛顿在他钻研的那一亩三分地上,绝对是全球顶尖的存在。只是那一亩三分地比较贫瘠,不是什么好田,所以他的身价始终在几百万美元级别。
一个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算不算顶尖,这事儿基本上是定死的,学术界也不太会有异军突起的爆红事件。
但是那一亩三分地是否热门,却是会随着时代和技术环境的进步而变化的。就好像一块波斯湾的荒漠,在农业时代或许不利于耕作,不值钱;但是到了工业时代,人家地底下发现了石油,那就会暴涨了。
在原油价格普遍低于60美元的年代,深海钻井和永冻带石油开采的技术就不热门,但是一旦油价过了这个坎,很快就热了。原油价格普遍低于100美元的时候,页岩油技术也不热门,但是一旦过了这个坎,页岩油也热了。
以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人工智能领域下的深度学习这一分支,是很有可能在近年爆红的学术方向。这一天一旦来临,杰夫辛顿的江湖地位起码上升两个档次。
蔡院长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也让他更加重视杰夫辛顿这一系列论文底下,一个明显属于中国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