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oo和vivo的成功,告诉了后世it人一个教训:做硬件和做软件,永远隔重山。以软入硬的行家,哪怕强如小米的雷俊,也往往会忽视线下消费的力量,不屑于去铺门店,不屑于实体店营销,以为互联网网购已经占领了全世界。
殊不知,在中国,在广大的农村和其他小城镇,每年就是有那么一亿多台的手机市场,是靠实体店店员面对面推销卖出去的。是靠专门对付信息不对称的乡村客户、以便把产品卖出一个豪爽的价格来赚钱的。
oo和vivo沉下心来,花了五年,十年,在其他同行纷纷觉得“线下实体店肯定要完蛋了”的大形势下,坚持做线下,坚持布局,最终杀到了国内前五的销量。
(2015年下半年,阿里的马云开始布局“农村淘宝”,当年“双十一”淘宝成交额912亿,oo和vivo的线下实体店营销体系也遭到了重创。估计现实世界中,未来2-3年中国农村的电子产品线下实体店市场会首先被淘宝冲垮。到时候oo和vivo这两个品牌的受损是最严重的,因为它们依靠的营销手段主要就是铺了十几年的线下门店渠道网络。估计2018之后会oo会跌出国产手机品牌前10。)
扯了这么多,无非是说明一个道理:哪怕到了2016年,中国依然有20的手机市场,是由那些不网购、甚至平时不开流量不上网的人撑起来的。
何况2008年,中国的网民人数规模只有8年后的40。这个国家还有11亿人不上网,有13亿人不网购。
顾莫杰的“初心”手机,要走出由软到硬这一步,营销布局何其艰难。
其中辛酸,绝对不是公司产品生态中各种软件之间相互互推捆绑所能比拟的。
顾莫杰是从2012年重生的,哪怕不被洗脑,也不知道2016年的事情。但是他知道这种艰难的程度,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兵来将挡,慢慢一步一个脚印爬就是了。至于实体店的渠道,他是真没时间去铺,大不了就学后世的苹果,只弄一堆旗舰体验店,抓住高端实体市场,放弃低端市场。
……
2008年9月5号,新学年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
初音智能的“100家体验店”计划中的第一批10家店,火线开张了。剩下的90家里面,估计十一国庆之前可以开出来30家,其余则要赶年底之前。
旗舰体验店的计划,原本就有做,并不是那天陆文君、叶维伦和顾莫杰视频会议之后才临时拍脑袋决定的。毕竟一个新的手机品牌不可能一点线下体验都没就直接让人买,那样口碑都不好刷。
只不过,那次视频会议之前,体验店计划的规模尚不确定,所以有一大半是后来追加的。
最早的10家体验店,当然是开在顾莫杰的老巢附近。作为初音和阿里集团的大本营,钱塘本市配置了2家体验店。在沪江也是2家——浦西的2010世薄会园区周边一家,浦东的张江高科园附近一家。前者是这两年的热门,代表了国际风向。后者则是沪江的通信产业大本营,店面地租便宜,又容易接触到圈内发烧友,被同行买去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