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庞大的规模和烈度,不可谓不惊人。业界人士纷纷表示,这种情形至少近三十年来从未发生过。
美国人终于为他们膨胀了n年的金融虚拟经济付出了代价。各种“资产证券化”的包装游戏,在人们发现包装皮已经远远贵于里面的货的时候,终于烂透了。
毫无疑问,这两个星期里,美国受害的不仅仅有金融市场,各种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也遭到了剧烈的冲击,那些高度依赖融资的行业,遭到了株连式的暴跌。
目前为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度的冲击,还没有马上波及到全世界,毕竟美国国内也才出事儿两周。
但是谁都知道,10月份,最多11月,世界各国都会被美元霸权的光环波及,或者是被美国财政部的各种后期救市手腕波及。
顾莫杰听叶敏茹讲完现状,立刻转向古勇将求教:“勇哥,你觉得呢?咱现在马上动手,还是说再等等、还会有更多崩盘?这点必须马上确定,关系到公司的核心收益。”
古勇将搓了一下脸颊上没刮干净的胡渣子,稍微想了半分钟,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觉得不能多等,最好是这两天就把前阵子接触的那些公司都拍板掉,最晚不能拖过10月份——一个重要的信号,是5天前,也就是16号的时候,美国财政部出850亿美元救aig。美国财政部怎么可能一下子拿得出850亿美元?好,或者我们换个说法,就算财政部目前拿得出850亿美元,它又怎么保证aig是最后一个需要他动用数百亿美元去托底的超大型金融机构?如果再来一个aig这样的案子呢?甚至是再来2-3个呢?你让美国财政部要饭去吗?所以,解释只有一个:布什政府已经在准备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或者至少是救市。通俗点说,你可以理解为国内的‘开印钞机解决问题’。当然,美联储是私有的,美国人开印钞机方法上和我们略微不同,性质是一样的。”
顾莫杰总结了一下古勇将的分析,凝练出一个观点:“也就是说,你觉得目前美国新经济和其他高度依赖金融融资的产业,资产价格低估的程度,已经在筑底了?”
“是的。救市不一定有实际效果,但是短期内肯定可以稳住人心,打击恐慌性抛售。”
“好,那我们来捋一下前阵子谈的那些目标单位,排一下抄底优先级。”
说罢,四个人在比弗利别墅里密谋起来,古勇将带来的那些投资顾问和资产评估师在外头也没闲着,整个初音的资本层高速运转,绸缪着一场收割。
……
因为养胎待产,费莉萝在好莱坞住了整整一年。这一年里对加州经济界的耳濡目染观察,显然让她对这方面分析得很透彻了。一番辩论之后,费莉萝的意见首先占了上风:
“我认为,文创产业范围内的这些公司,应该列在第一顺位收购对象之内。历史告诉我们,在每次实体经济大萧条之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都会迎来一个高潮。一方面是由于政府会扶持文化产业、希望在制造业和金融业衰退的时候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在苦闷失业的状态下有更多的时间去看电影、打游戏。而且通过看电影打游戏寄托对现实生活苦闷的意淫也会更多。1930年代好莱坞的初次崛起,靠的就是29-33年大萧条。
而且,文创产品公司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初创型公司投资回收周期很慢,极度依赖资本市场的融资——大型电影,可能要花两年时间去制作,才能卖,而这两年里只有拉投资过活。除非是waterfall模式(可以翻译为‘人造瀑布模式’)那样,每年很多电影滚动拍摄、滚动上映的大型电影公司之外,小公司没有金融资本支持就是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