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华国无数的知名作家,散文名家,文学评论者,学术名人……先后都参与了此次大战。

表现最为快速的,还是光辉日报。

在青年文艺刊登了秋水所著的《天下熙熙》一文之后,光辉日报在第二天,便摘录了魔都大学教授“陶元白”写的文章进行反击。

陶元白在他的《散文创作的昨日与明白》一文当中,旗帜鲜明的对“形散神聚”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陶元白写道,形散神聚最多只能是秋水单方面对于散文的理解,而不能成为全国大众对于散文的理解,更不可能是散文的真正精髓。如果按其所说,散文就应该形散神聚,散文就应该在写的时候标明一个主题,写一个中心思想。那么,散文还是散文吗?

陶元白认为,散文之所以是散文,就因为他代表的是灵活多变的写作手法,代表的是复杂多样的主旨内容。散文可以有一个主题,但散文同样可以没有主题。单方面的将散文认为是形散神不散,这种思想太过于封闭,完全不符合当下散文发展浪潮。

并且,陶元白最后表示,秋水所提的形散神聚是昨日的散文,他是一种落后的思想,甚至是落后的散文,他永远代表不了当今的散文,更代表不了明日的散文。

华国散文大战,就此爆发。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升级新思路

接过陶元白的评论,知名学者“李启”亦对秋水所提出的“形散神聚”,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散文本没有定义,为什么要对散文赋加一个定义呢。我们有的时候随手写的随笔,亦或是回忆录,等等,都可以归为散文之类。但是,按这篇形散神聚之说,岂不是告诉我们,在我们写这一些随笔或者回忆录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他拟定一个主旨,拟定一个中心思想?我认为这太过于片面了,有的时候我们所写的散文根本就不需要中心思想。

知名学者“秋寒时”对于李启的观点,也十分赞同,同时他也表示,“中心思想的表达应该千变万化,有时候这种缺主题的很隐晦的篇章,对人们也许会产生极大的思想上的启迪,这往往是那种狭隘的艺术趣味所无法达到的。所以,形散神聚看起来说得有道理,但未免眼光太过于狭隘,对于未来散文发展没有好处。”

另外,文艺报则在光辉日报之后,将知名散文名家“非我”给请了出来。虽然非我已经很少写散文,但非我在90年代曾经却是华国散文界杰出的代表。以他为代表的散文,一时推向了大众。可以说,没有非我等一批老一辈的散文名家,散文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非我在文艺报上表示,“形散神聚,我认为提出这个观点是好的。但是,散文千变万化,往往不拘一格。近几年来,散文发展很快,已经远远脱离了当年对于散文的定义。如今的散文,已经被大众定义为美文。所谓美,不是说散文有多少内含。此中的美,指的就是外表形势上的美。在大众看惯了那些动不动就拟定一种中心思想的文章,再来看一看这一个看似无意,看似没有任何中心思想的散文,却是别有一翻风味。”

……

散文大战正式开启,但可惜,事件中的主角黄一凡,暂时却并没有关注。

“黄一凡,一中,二中,还有五中,六中,要联合举行一次全县朗诵大赛,你觉得,我应该选哪篇文章参赛。”

中午按例与张慧萍一块吃饭,一边吃,张慧萍却是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