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黄一凡又是摇头,“冯同学,自己无知就不要让大方之家耻笑了。美人香草一词出至圣诗,所谓美人香草,以譬于君。这句话直接将美人香草比喻成了君王,意思是忠君爱国。清朝有一位诗人也写过,香草美人忠君志,可怜贤臣隐乡林,也是将香草美人比喻是忠君爱国。美人香草,怎么就不是爱国的成语呢?”

“真的?”

冯易半信半疑,“那我怎么没听过美人香草。”

“冯同学,我想问你,圣诗一共有一千九百七十首,你读过几首。”

“好像读过十来首。”

说完,冯易暗叫一声不好,瞬间泪流满面。

不等冯易接话,黄一凡又看了罗凌一眼,“是呀,冯同学,圣诗总共有一千多首,你居然只看了十来首,你觉得你还好意思说没听过吗?既然你没听过,我想身为作协的罗凌先生肯定是听过的。罗先生,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

这当然是黄一凡故意说的。

什么香草美人,其实出至前世地球的离骚。

屈原一惯写文大气优美,常常将美人香草与君王放在一块,呈现出一种很独特的美感。

后来汉朝的王逸在写《离骚序》的时候,就将香草美人比喻为忠君爱国。

至此,香草美人再不仅仅只是字面意思,而是表示忠君爱国。

这当然不能与他们说。

之所以扯到《圣诗》,除了忽悠之外,完全是因为,这部诗作与前世的《诗经》一样,苍茫大气。最为关键的是,圣诗里面的诗太多了,一千多首。别说这小小的冯易了,哪怕就是一方教授,也不一定全文看过。而且,黄一凡这话也有一丝考较的味道。

你是承认自己才疏学浅没听过呢?

还是装模作样装作一翻有才识,表示自己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