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一段佛经,是前世流传最广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之为心经。
该心经是唐三藏奉唐太宗之命,西去印度取回来的佛经,经过翻译成为的经典作品。
这种经文也被称之为大乘佛经。
所谓的大乘佛经,他是与小乘佛经区别开来的。
严格的来说,大乘与小乘佛经并没有严格的区别,虽然在经义上有一些不同,但一切都是殊图同归。用心经里面的话来说,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到达彼岸。
大乘与小乘的真正区别,那就是两个派别的区别。
世人皆知,佛教并不是华国土长土长的教派,他是从印度传到我国。不过,印度佛教也并不仅仅只有一只。在佛教传入中土的时候,印度佛教其中一支传入藏西,另一支传入汉族部落。藏西学习的就是小乘教义,而汉族大部分佛众研习的则是大乘教义。
也因此,一般来说,大乘佛教又称之为汉传佛教。
虽然这个世界并没有大乘佛法,但义理相通。特别是,大乘佛法是经一代佛教宗师唐三藏翻译出来。因为唐三藏通读三藏真卷,本身上有着很高的文学造诣。所以,他翻译出来的佛经,佛法,除了非常完全的与印度佛教义理相通,同时还非常符合华夏文化思想。甚至可以说,唐三藏翻译出来的大乘佛法已经可以算是结合华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乘教义。
所以,在前世,所有人都知道大乘教义,因为他流传最广,同时也最容易懂。至于藏西的小乘教义,却是并没有太多的人知道。
而此时,黄一凡念出一卷传承度与流传度最为广泛的《心经》出来之时,整个万佛寺,好像有万佛在吟唱。在万佛寺烧香拜佛的人,亦感觉好像真佛降生一样,一时如痴如狂。最为激动的是,还是眼前的月溪法师。
听着黄一凡口中所述的大乘教义,月溪法师全身颤抖。
他有生之年,终于在临死之时的边境,听到了一段真正的大乘佛法。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