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誓死捍卫

听到秦始皇的话,柳林的表情更加的自然。

“陛下问的是如何安民?安民便是让百姓安稳,让百姓幸福,让百姓忠诚于大秦官府。”

“学生出身贫寒,江州本身就是偏远之地。在不少的典籍当中,学生得知三皇五帝所居的时代乃是安康之世。书中寥寥几句也仅仅只是说了百姓如何依附他们,以及路不遗失的故事。但具体该怎么做,书中并没有提及……”

“所以学生才没有引用三皇五帝的话来作为论据,因为书中并没有给出实际的方法。”

秦始皇闻言点了点头。

他也不喜欢那些假大空的东西,与其说一些大话,还不如给出实质性的意见。

“学生在恩师巴蜀郡郡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他在江州爱民如子,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为百姓着想。所以江州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学生对恩师也是越来越尊敬……”

“学生之前也是贫苦百姓中的一份子,学生的师弟也都是如此。我们都体验过吃不饱饭的苦日子,我们都曾经历过没有希望的生活……”

说到这里,不少官员的表情变了。

大秦虽说已经开创了自己的帝国。

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百姓,吃不饱饭,穿不暖衣。

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官者,当为民着想。切而实际的知道恩师的所作所为,对我等百姓而言是多么的珍贵,所以我等才会无比信服于恩师。”

柳林的语言跟他的性格一样,都非常的质朴,沉稳之中又带着浓浓的真诚。

不少的读书人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但他向来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从来没有改变过。

也正是这种质朴的力量,才更容易被其他的人接受,也更容易让大家动容。

秦始皇听到柳林的话,不自觉的点了点头,看向对方的目光都柔和了几分。

只有真正过过苦日子的人,才会珍惜现在的好日子,才能够说出如此真挚的感受。

对方的话确实说的很好!

“也正因为是感同身受,所以学生才会将恩师写入文章当中,这又有何不可?”

一番反问,问得大家哑口无言。

“三皇五帝可以安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他们说出的时代的确很鼎盛……但是现在呢?”

“上百万的百姓,听说江州招工,便迫不及待的带着一家老小前往江州。甚至连咸阳城这样的富庶之地,都有人选择背井离乡,这又说明了什么?”

“恩师所统领的江州城,已经彻底的成为了一片安民之地,所以百姓才会趋之若鹜啊!”

朝堂上越来越安静,只剩下柳林一个人的声音回荡着。

四下鸦雀无声,所有的大臣都愣住了。

王离用力的点着头,他觉得对方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哪怕是百官之首李斯,也是点头认可了对方的说法。

更不用说这些考生。

他们有很多人出生于苦寒人家,自然知道苦日子有多么的煎熬。当柳林这番话堂堂正正说出来以后,许多与巴蜀郡郡守无关的读书人,都用力的点着头。

对方真说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