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冯吉便快步走出了会客厅。
李延庆倒也不急,叫来侍女替他换上一碗凉茶,边喝边欣赏厅内挂着的各式书画,以及墙边博物架上摆放的各式玉器。
约莫过了一刻钟,冯吉握着一封书信匆匆步入会客厅。
两人坐回原位,冯吉将手中的书信放到桌上,并推到李延庆的面前:“三郎请看看这封信。”
李延庆拿起信封,封口已被拆开过。
从信封中取出信纸展开,李延庆仔细看了一遍。
信纸半新不旧,其中内容倒也很简单,是一位名叫朱昂的人拜托冯吉替他找个差事,无论是京中的还是地方节镇皆可,只要有合适的差遣便行。
李延庆放下信:“看这信,可知这朱昂字迹工整为人沉稳,不过不知这朱昂才学如何?”
“其实我与这朱昂并不相熟,只是在一次集会上有过一面之缘。”冯吉确实只见过朱昂一面,这也是他将朱昂推荐给李家的主要原因。
冯吉考虑到自己与李家的合作关系确立未就,如果贸然推荐一名关系特别密切的熟人去宋州当幕僚,恐怕会招致李家对自己的猜忌,这样不光荐人不成,反而还会破坏两家的合作。
李延庆将信封推回冯吉身前:“只有一面之缘,冯少卿就确认此人能够胜任幕僚吗?”
“这朱昂在文坛内薄有名声,其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于学无所不窥,人称为“朱万卷”,论才学,并不逊于我,而且对时政有独到之见解。”冯吉抬手轻轻点了点信封:
“不过此人连续三年未能及第,便断了科举入宦的念头,约十日前我与此人在集会上相识,他第二日便携此信来我府上拜访,凑巧那日我未在府上,他便留下了此信,这信我也就草草看了一眼,便丢到一旁,一直到方才李三郎说明来意,我才想起此事。”
对于想高中进士的人来说,此时的科举之路尤其艰难,每年开科取士,高中者多时五六人,少时仅有一二人。
李延庆并不会因为朱昂连续三年未能中举就看不上他,能连着三年通过举人考试,获得进士科考试资格,就说明此人确有真才实学,至少与吴观是一个级别的,当个观察使幕僚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