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朝的奏章公文皆藏于其中,李延庆很想探明朝中的暗流派系,这些过往的奏章公文,就是了解这几十年来官场变化的最佳媒介。
但也只是想想罢了,进三馆,李延庆自忖没可能,自己只是明法科出身,又出自武家,若是进了三馆,怕是要被周朝文坛的喷子们堵在家门口狂喷。
三位宰执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忍受着文坛上下的口水,公然将一名武将之子安排进三馆。
李延庆突然又想起,范质曾承诺过,要给自己安排个好差遣。
会是什么差遣呢?
望着水面上荡漾的月光,李延庆不免有些遐思。
自己将会去往何处为官呢?
范质刚刚送走新任侍御史知杂事张湜,又再度返回书房。
一名官员的职位变动,往往会牵涉到至少另外两名官员的调动。
譬如张湜从留台侍御史调进开封,那留台侍御史的位置就得有官员补上。
若是这位补任的官员有差遣在身,那还得继续安排官员接替。
此次御史台人事异动,就涉及到近五十名官员,范质需要将每一个空出来的位置都再度安排妥当。
张湜刚从洛阳抵京,就趁着夜色秘密拜见范质。
送走张湜,已是夜深人寂,范质却还要挑灯夜战。
用人,是一门辛苦且复杂的艺术。
范质需要权衡良久,才能决定一个空缺的归属。
调任李延庆为留台监察御史的调令早已写好,但尚未加印。
如今淮东撤军已成事实,范质想着,干脆等李延庆撤回开封,再安排他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