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愈严重,郭荣的头脑就愈发清醒。
他对眼下的局势洞若观火,也很清楚自身的病情与境况。
虽然病入膏肓,但他自觉自己还算年轻,怎么也能撑上个两年。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幼子摆平所有阻碍,确保各方势力均衡。
如此,当六岁的郭宗训即位后,他才能够安坐皇位直到成年。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摆在郭荣面前的路只有一条。
暂且不去追究王朴的死因,也不去追究那个卑劣的刺杀者,当务之急要在王朴死后稳住京中的十四万禁军、稳住各地节镇的封疆大吏们。
所以郭荣才会冒着风险将魏仁浦重新调回枢密院,眼下只有魏仁浦能够完成此等重任。
即便魏仁浦有派人刺杀王朴的嫌疑,如今的郭荣也已顾不上这么多了。
不过郭荣也做了最适当的应急手段,那就是将范质与王溥也调入枢密院,他寄希望于这两位重臣能够限制魏仁浦,不让魏仁浦仗着枢密使的权柄无法无天。
而后,在各地秋税收缴齐全后,郭荣将会立刻率领全军北上,发起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战役,将契丹彻底逐出河北。
如此周朝大患可除,他也可腾出手来彻底整顿禁军。
虽然禁军会因此在一两年内失去对外作战的能力,但在郭荣看来这无疑是值得的。
自先帝郭威改组禁军以来,禁军成为了捍卫皇权的利刃,同时也成为了皇位的最大威胁。
禁军就像一把锋锐的双刃剑,可为周朝消灭一切强敌,但若是使用不当,也能反过来刺伤自己。
其中之关键,就在于平衡。
在郭威改组禁军之前,禁军中只有侍卫亲军司这一个衙门。
改组后,侍卫亲军司只余马军司与步军司,其余部队被划分出来另组殿前司。
在郭威在位的三年间,他不断从各地节镇抽调精锐,为殿前司添砖加瓦,使殿前司成为了足以制衡侍卫亲军司的庞大势力。
而在这一过程中,赵家就如同一根野蛮生长的藤蔓,将自己的枝叶散布到殿前司之中。
待到郭荣即位,赵匡胤也就顺利成章地取代张永德,掌握了殿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