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归纳总结起来有两个大方向,第一是教育资源的问题。
皇帝的儿子和皇子的儿子所受的教育完全不一样。皇帝的这些儿子享受的教育都是全国最顶尖的, 随便拿出来一个师傅都是出身状元榜眼探花,而这些皇子府中请的这些师傅, 大部分都是一些进士或者是落榜的举子, 师傅眼界不一样, 这就导致教出来的学生眼界也不一样。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所处环境。
无论是从康熙本身的性格,还是说皇宫里这些皇子们你争我赶的学习气氛,都能让这些皇子们感觉到背后有一头狼追着自己,如果不好好学习, 自己将会倒霉。他们是主动奋发向上, 为的就是不被兄弟们甩下。
而皇子家中的这些小阿哥们,他们的学习环境非常宽松, 又加上后院儿这些女人们的态度立场都不一样,导致于有些人愿意学,有些人不愿意学。
愿意学的太少了,不愿意学的有很多。而这些皇子们都不像康熙那样对儿子们要求太严, 比如说老三, 他自己对自己都很放纵, 更别说对儿子们了。一旦儿子们上马练习磨了一天,大腿内侧发红发痒,这些孩子们都要哭一哭闹一闹, 在老三看来就不用再练习了。毕竟王府阿哥,用不着骑马奔驰,而且就算是练成了马背上的功夫,也没机会用出来,何必认真呢。
别说老三这样的人,像四阿哥自认为对孩子们严格的父亲,可是对待他们家的弘昀,觉得不能对他要求太多,这孩子身体太弱,只要能活下来就行了。
弘时就是个棒槌,四阿哥已经放弃教育这个儿子了。
在家里左右看了看,只要弘晖能顶得住事儿,弘历完全靠他自己自由发挥,连弘历都不那么上心,更别说弘昼了。
老五家和人家不一样,家里面大部分的事都是五福晋当家,对于自己的儿子,五福晋要求十分严格,严到老五都看不下去了偷偷的给儿子放水。可是对待那些侧福晋和格格生的儿子,五福晋是极尽宠溺,就是要把这些孩子养废了。
老七家里和其他人家又不一样,他的几个年纪大的儿子都是侧福晋生的,福晋不管不问,尽管侧福晋得到了许多宠爱,然而这个家里面还是要让福晋当家,名份这些东西比其他的都重要。
七福晋漠视侧福晋,当然也漠视她的几个儿子。还时不时在家里面搞点事儿,说是要抱养别的女人生的儿子充做嫡子,光两个女人已经斗得天翻地覆了,更别说家里面的这一种环境对孩子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老七本人是挺有本事的,但是他这几个儿子却继承不了老七的衣钵。如今这个事老七还没有发现,等到他发现了,恐怕一切都晚了。
儿子们斗得太严重,孙子们的本事又拉胯,但是在祖父康熙的眼中,觉得孙子们都是好孩子。
田蜜在今天发现了,康熙也慢慢的从他英明神武的光环中走了出来,变得和普通老人一个样子了。哪怕是家里面一个很顽劣的小孩,他也觉得这是一个好孩子。
对于这样的康熙,田蜜无话可说,觉得他终于抛去了所有的光环完整的沉浸在了老年生活里。不能再把他当成一个皇帝来看了,只能把他当成一个想要退休却又不能退休的老人家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