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他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但是刚才听到这家儿子言谈间对于林家姑娘有些挑拣的模样,陆秉和没来由的就有些气恼。
林姑娘怎么了?这样英姿飒爽、善良热心的姑娘正应该一家有女百家求才是!
咳咳,虽说林姑娘确实是武力剽悍一些,但是大丈夫行得正站得直,只要不做亏心事,娘子就是剽悍一些也无碍啊!
林村长走在陆秉和的身旁,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继续套话。
“陆书生可是已经身有功名?”
陆秉和对于林村长的这番问话并不意外。
自古以来,朝廷对于读书人的穿衣标准都是有要求的。
像是现如今的大晋朝,只有取得童生以上功名或者附学官学的人才能穿陆秉和身上这样规制的袍子,取得秀才功名才可连带家人一起穿绸缎衣服,举人以上又是另外一重待遇,更别说再往后的进士了。
当然,有钱的富商地主想穿丝绸缎子衣料做的衣服,那一般也不会有人管,只不过不是那么名正言顺罢了。
林村长刚才听陆秉和介绍他家住范林县下辖的一个村子里,出身农家,那他能穿身上的这件袍子,原因就只有他本人考有功名这一条了。
“陆某确实是今年才有幸过了县试,考取了童生功名。”
林村长为自己的猜测得到验证而暗暗得意。而后就又是对着陆秉和一通吹捧,什么“年少有为,前途无量”啥的,把陆秉和夸得都要笑不出来了。
在他看来,自己这个童生功名委实没有啥值得炫耀的地方。读书近十载,连个童生都考不出来,那还有脸让家里供他继续读书?趁早下地种田罢了。
林小娘要是知道陆秉和的想法那绝对是要拍巴掌赞同,就李朝元那样的,比陆秉和还大着两三岁呢,别说考童生了,连县试都没参加过一回。
其实哪怕是功名最低级的童生,也不是读几年书就能手到擒来的。
要参加县试首先得要找同县有秀才功名的人作保才行,这就得奉上一定的银钱礼物,那秀才们爱惜名声,也不能啥人都给作保,考生的读书进度得要差不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