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真话。南华收徒弟到时候了都得撵出去磨炼。这些年阮卿跟曹操身边称不上读万卷书,但行万里路绝对是有了。
听了这话,孙策、周瑜不觉在心中暗暗琢磨了一回,愈发觉得这话说的道理无穷。有此师,徒弟想必也是教不差的。因此当下对阮卿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周瑜问,“九州之大,一地一俗。慕尔自北乍来,想必有许多不适吧。”
这句话直戳阮卿心窝子。
可不么,北方干燥,南方潮湿,尤其是到了现在的梅雨季节,直叫人怀疑人生。实不相瞒,他到这后洗过的衣服就没干过。
而且这的虫子超大一只。阮卿终于明白为什么南方多出蛊虫瘴气了。你来了你也明白。
唯一可喜的是顿顿能吃大米饭了。北方产粟,为小米,南方产水稻,为大米。
说实话,他没跟曹操之前从来不知道原来小米也能蒸成小米饭吃。如今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没快递,北方也有大米,顶多用来解馋,顿顿吃是不可能的。
阮卿不善言辞,因此聊天的主动权都在对面这二人身上,聊了没几句,又转向他都去了哪些地方。
“兖州,徐州,冀州,益州。”
“卿卿竟然去过益州。”孙策眼中一亮,他似想到什么,道,“益州险峻,策曾听过一首诗单说蜀道艰险的。好像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尔来……”
孙策打了磕巴,似想不起来,眉头皱了半晌,看向周瑜。
收到目光的周瑜唇角扬起微不可见的弧度,接口便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阮卿有些诧异,“二位也喜欢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