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太师起初对子升较不放心,但从他跟着上朝后,他才体会到子升是有多能干。
子升态度端正彬彬有礼,且对他极为尊敬。其善于听取群臣谏言,做起事来有条有理,体恤百姓……闻太师已总结不出子升的优点,但在他心里,子升已然比明君还要明君。
只是小明君时常带着黑眼圈,这让有时察觉到子升年龄的闻太师突感不忍。
帝辛这帝王太不称职!竟将凡事都扔给幼弟做!
这王朝本应由帝辛打理!
还未等闻太师帮子升出头,子升便自已提出了休息。
忠臣无一反对,皆认为子升为殷商做得够多且太过辛苦。
子受起初还与子升讨价还价,后因闻太师带鞭而屈服。
然而,子受执政第一天,忠臣颇感无力,贵族欢呼因为可以早点下朝。
子受执政第二天,群臣有些想念摄政王了。
子受执政第三天,群臣已经掰着指头开始算摄政王什么时候回来了。
闻太师无奈扶额,让子受回来上朝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子升终于为自已放了小假,他卸去了许多琐事,但朝中重事与民间大事依旧被他握在手中。
伯夷与叔齐在处理朝歌事务上做得非常好,他们比子升更耐心细心,更能体恤百姓。
子升又想到了他们的典故。
其实他们都是孤竹国的王子,伯夷自小有才,然而老国王却偏爱小儿子叔齐。
老国王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小儿子,小儿子喜爱兄长,不愿意接受王位。
伯夷知道此事后,为了让弟弟安心登基,于是便悄悄离开了孤竹国。
哪知,叔齐见兄长离开,便直接放下了王国去寻找兄长。
二人相遇后,却放弃了回孤竹国的打算,从此相依为命,隐于民间。
因为他们二人从小便见识不凡,所接受的学问许多都与治理国家有关,所以他们正是帮子升管理朝歌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