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又恍恍惚惚低头看向自己的衣服。他们何时竟能穿上如此厚实的衣服?衣服上只有两块补丁。
还有做衣服用的棉花,曾经的他们可是闻所未闻啊!
殷商与西岐毕竟明面上没有撕破脸皮,所以两地也有稀疏的来往。
西岐一商人在父亲死后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打算去殷商那边行商。
商人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子,他带着仆从牵着驴车从西岐最中央穿过大半个西岐大地来到了边界的西岐城。
一路走来,他不禁感叹西岐的好风光。
看看我西岐,人人衣食无忧,如今西岐境内少有饿死之人。冬日天上有法宝不怕严寒,夏日除了热些,但人们都还活得好好的。
商人越是看西岐百姓们的身形越是舒心。
虽人们愁眉苦脸些,但少有瘦骨嶙峋之人。胖倒也不至于,毕竟官府给的粮有限,它足够让人们吃饱,却不会让人们撑着。
虽说每一顿都需官府救济,但人们至少不用愁粮食的事了。
商人向西岐城守门的守卫递交了文书,他也得以通过。
临走时是他看到了城墙上雕刻的字迹,一时间内心复杂。
哎,像西岐这般富饶的土封地着实世间少见,可他今日就要离开西岐了。
商人是个喜欢热闹与繁华的商人,可在他的印象里,殷商百姓大多都吃不饱,甚至每年有不少人都要被饿死。
商人一想到那种环境就有些喘不过气,他叹息,不由对殷商百姓多了同情。
罢了,到时候粮食还是要少些,就和西岐一个价格吧,就当是为日后经商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