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何贺将军在西北经营多年,却一直没啥人脉,甚至一直融入不了西北主流圈子的缘故,要不然,西北战功仅次于英国公等勋贵之家,却在西北混的还不如后起之秀的姚家,要不是这件事,以贺将军的战功和职位,贺家经营到现在,和全家也差不了多少去。
英国公摇了摇头说道。
“这个枢密副使,不过是官家要整改西郊大营,安抚将门罢了,不掌权的副职,在军中是个什么样子,你应该是最清楚的,不过就是个摆设罢了。”
东平侯却不以为然。
“那又如何,您现在是个副使,那是因为您是个存粹的军人,您那个姑爷可是有进士之资,又和太子交好,韩章不也承诺,如果您家姑爷有这个能力,将来是可以做枢密使的,在说了,堂堂国公,谁敢叫他当摆设。”
难怪东平侯激动,今天英国公突然叫他过来,就是因为盛长槐送了英国公一篇自己写的文章,说什么叫英国公斧正一二。
英国公本没怎么在意,文人里面,拿自己的得意文章当作礼物的,在文坛算是一种美谈,但他自己虽然不至于就不通笔墨,但却对这种文章诗词兴趣了了。
还得是英国公次子张兴邦,因他自己体弱多病,英国公其实当年也是有意叫他走文职的,少年时候读书也算有点天赋,要不是英国公长子因伤不治,嫡次子身体又每况愈下,说不定就要考进士去了。
张兴邦虽然久不研究策论时文,但既然是自家妹夫的大作,自然是要品鉴一二的,谁知道这一看,竟然给了他一个惊喜,这篇文章是策论没错,但却不是什么政务之类的策论,而是关于军事方向的,甚至是战略方向的,里面的内容,更对那日迎亲英国公一系年轻人中最为激进者关心的问题的解答。
张兴邦又哪里明白,如果这个时代和原时空一样,就会有一个叫王韶的,以这篇平戎策作为金身之资,更是不遗余力的去暗中策论中的方案去做,继而为大宋开疆扩土,成为北宋对外征战最为耀眼的功绩,更是因此差点让西夏一蹶不振。
不错,盛长槐根据前世从里看到的一些片段,再加上自家外公研究过这篇平戎策,虽然不记得全部的文章,但也基本上将王韶的战略给复刻了出来。
作为从小耳濡目染,知道自己科举无望,回归自身兴趣的张兴邦,自然能明白这篇策论的价值,当即就给自家父亲汇报过去,英国公作为一届名将,肯定也能知道这篇平戎策并非是无的放矢,也不管今日是自家闺女归宁之日,连忙着人把他们这一系头脑最灵活的东平侯请过来参谋。
“张公,这篇平戎策确实可行,不如请您家姑爷过来详谈,我现在对您家姑爷可是比您更有信心,这篇策论既然是他写的,定然有更为详尽的战略布局也说不定。”
说来也巧,东平侯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盛长槐刚好到了书房外边。
“国公爷,姑爷到了,知道您和东平侯在里面商议事情,正在门外候着呢。”
东平侯听到之后,大笑了一声说道。
“哈哈哈,说曹操,曹操就到,赶紧把你们家姑爷叫进来,我还有话问他的。”
英国公府的下人看了一眼自己国公爷,见他给自己点了点头,这才连忙出去,把自家姑爷给请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