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征之父瞎毡,本是吐蕃赞普唃厮啰长子长孙,其祖父唃厮啰可谓是吐蕃昙花一现的中兴之主,本来相当于一个吉祥物,因是吐蕃亚陇觉阿王系后裔,被吐蕃诸位豪强年幼之时拥立为赞普。
实际上当时唃厮啰相当于吐蕃版本的汉献帝,吐蕃豪强拥立唃厮啰也是目的不纯,和当年曹操打的是一个算盘,“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知道是不是看过三国志的原因。
可惜的是,吐蕃民风到底和大汉民风不同,大汉子民虽幕汉室遗泽,但黄巾之乱后,人心丧乱,十多位诸侯互相攻伐,将大汉最后一点气数丧尽,底层百姓士兵已经是只知曹丞相,不知汉献帝,所以才有曹丕篡汉而立的结局。
但是吐蕃中下层的民众信奉神灵,本来就是的政体,吐蕃王族自身本来就带着一丝神秘色彩,尤其是唃厮啰被拥立为赞普之后,无论是豪强挟天子以令天下诸侯也罢,还是割据的军阀表面上对于赞普的认可和尊敬,都让唃厮啰在吐蕃底层百姓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甚至于连拥立唃厮啰的豪强亲信中也有心向赞普之人,即便是势力并不占优,但却因当时拥立他的吐蕃贵族豪强并非仅仅一个,唃厮啰借力打力,在趁着他们兵败之时收拢权利,最终一举翻盘。
当唃厮啰政权强盛的时候,连西夏都不敢略其兵峰,当然,这也是因为唃厮啰结交大宋,用茶马互市换取大宋的支持,才得以屡屡击败西夏入侵。
可惜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唃厮啰能够拜托傀儡的命运,多亏了吐蕃的政体,但唃厮啰去世之后,也因为吐蕃军权结构,三个儿子各自佣兵自立,再加上原本实力不弱的诸侯,吐蕃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地步。
最靠近秦州的吐蕃派系,本来是唃厮啰长子瞎粘,瞎粘去世之后,其子木征继承他的势力,可惜一代不如一代,其父瞎粘也仅仅是控制了河州拢右吐蕃诸部,而木征,更是失去了熙州十三部的控制。
大宋西军被十三部联军和木征部打的有来有往的表象给欺骗了,等到真正和十三部全面开战才发现,这所谓的十三部其实都是一帮乌合之众。
十三部号称三万勇士,派来围攻通远县的至少两万多,真正算的上吐蕃骑兵的,不足半数,恐怕只有七八千之数,他们之前和木征能够打的有来有往,全都是因为木征部无法拿出全部的实力。
这其实也怪不得盛长槐和王韶,官家登基两年,吐蕃诸部的局面天天都在发生变化,为了避免出现什么不可控的因数,朝中诸相严令西军不得出击,巩固好现有地盘就行,所以也仅仅是知道边州地区的吐蕃部落动态。
直道前两日天从和南监军司的探子发来线报说,和南监军司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只能策应吐蕃十三部的行动,却把大部分兵力放到了更往北的地方。
王韶不明白这是什么含义,但是盛长槐却对原时空这个年代的西北局势有点印象,虽然两个时空差别有些大,但总体的态势还是差不多的,结合这些推断,盛长槐断定,和南监军司更多是在防备河州的吐蕃部落。
再结合这次进攻通远县的十三部联军战力,王韶和盛长槐在地图上研究了一天,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吐蕃十三部,放到真正的吐蕃诸部中,其实不算是什么大部落,别说比起木征本部了,就是他掌控的几个大部落,最小的也是野梨部的好几倍实力。
而十三部吐蕃部落之所以投靠西夏之后,并未为纳入西夏直接管辖,是因为熙州恰好卡在大宋和木征部的河州之间,西夏即便是拿下熙州地盘也守不住,更何况十三部也不见得愿意直接投靠西夏。
“第八轮进攻开始了。”
王韶拿着盛长槐精心准备的望远镜远远的瞧去,看来联军要在夜幕临近之前在组织一次进攻。
还是老样子,骑兵变步兵,其实也不算什么骑兵,就是骑上马的牧民,之前打没打过仗不知道,但不算是常备兵力。和唃厮啰在世时候的吐蕃军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