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差点忘了,人间的姑娘到了年岁都是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亲生子的,她可不想在人间欠下什么姻缘债影响了日后她的修为。但如今的情形她既不可能做个异类还要连累了父母妹妹,又放心不下妹妹独自留在这里而她先行回到离恨天上,就只能另谋他想。

贾敏听甄太太骤然提起此事,只笑说着:“她们姊妹都还小,也不急着。”

目光触及她们姊妹正在悄悄说着话,贾敏若有所想地挑起眉,扬声道:“嫣儿,玉儿,你们先出去玩吧。”

嫣玉猜测到贾敏应该有话与甄太太说,便与妹妹乖顺地出去。

“敏妹妹,我当真是很喜欢两个姐儿,往后我下帖子你可不许拘着她们。”甄太太带着笑语的声音从屋里传出,嫣玉微微垂下眸,恍若未闻其语。

甄太太同贾敏说了一会儿话,到暮夜已深才乘小舟回到甄家船上。

一路上嫣玉和黛玉也见了几次甄太太和甄大奶奶,却再未见过那位甄四姑娘甄婧。想来贾敏也觉察到其中的不寻常,再与甄太太相见也绝口不提儿女诸事,只叙旧日情谊。

在船上呆了大半个月,琰儿早已失了初时的兴致,整日怏怏不乐地呆在乳娘身边,连吃的饭食都少了许多。贾敏忧心着幼子;毕竟前不久琰儿就生了那场大病,不由担心琰儿再染了疾,在船上又是诸事不便。

还是有经验的嬷嬷看着琰儿如此,犹豫着说:“哥儿应是不适应船上。船上颠簸着,哥儿年岁小,难免有些吃不消了。”

听如此,贾敏斟酌着便吩咐停船靠岸歇息两三日,再寻个大夫给琰儿看看。

甄太太听闻动静就遣了一个婆子过来相询,贾敏便说起了如此情形,说遗憾不能与甄家同行上京,待到了京城定然下拜贴上门拜访。甄太太又让婆子带了一根百年老参过来给贾敏,说是给琰哥儿补补身子;贾敏打开檀匣见到那根百年人参,心中微沉,便让柳嬷嬷在库房取了一盒鹿茸和天麻作为回礼赠给甄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