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都属于花架子不倒的家族,在很多人看来这门亲事门当户对,所以也有许多人上门祝贺。
贾政和王夫人出面接待客人的时候,两个人都表示出了同一个意思,“姑爷那边年纪大了,想着要早点成亲,亲家母那边也想早点抱上孙子。纵然我们家舍不得姑娘,但是早晚都有这一天。所以啊!年底的时候把姑娘嫁出去。”
和荣国府高调相比,贾楠护送着母亲和弟弟回到京城就比较低调了,一路低调了到了码头,家里的老管家夫妻两个陪着佟夫人接着,飞快地离开了码头回到了家里。
贾珹的小儿子贾榛刚刚出生四十多天,被放到祖父怀里的时候,小嘴还不自觉的蠕动了几下,开心地吐出了几个口水泡泡。
他们的平安回来算是了心中的一件大事。贾故的心情非常好,抱着小孙子,听大孙子讲江南的事情。
“我父亲觉得,甄家和贾家结亲,借着送聘礼的机会往京城转移银子,他们经营江南多年,和忠诚王府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碰到这个机会,他们当然想赌一把。估计他们将要在年底共商大事。”
“我孙儿现在也会说这种好听话了,什么共商大事?说白了还是造反。大人的事情你别管了,你现在也算是个小大人了,该做点儿你这种小大人做的事情,前几天,你岳父家里一直打发人来咱们家,说是要往江南给你父亲捎点儿东西。哪里是给你父亲的,分明是要给你的,明天你跟着你母亲去你外祖母家里拜访,后天就去你岳父家里。这几天先把亲戚家里面走一遍,既然你们母子回来了,咱们也大大方方的,别弄得跟见不了人一样。”
贾楠非常听话的答应了。第二天他和母亲一起到安阳长公主府。安阳长公主非常高兴,尽管没有见到小外孙,但是和阔别了好几年的女儿见面也是一桩喜事。
“宫里面的太后成天惦记你,你既然回来了,那今天就跟我进宫去拜见她老人家。”
母女两个匆匆上了车驾,还带着贾楠,刚刚进宫皇帝就知道了。皇帝特意把贾楠召到跟前,问他一些在江南的生活。
实际上,这是贾珹借着贾楠的那张嘴向皇帝报告江南的事情。
说到贾珹中毒的那一次,贾楠到底是觉得放父亲一个人在江南太危险。
“草民觉得,江南这段日子不仅不太平说不定……”
“你父亲少年成名年少聪慧,比常人更是思维缜密,他做的事情,你当放心。好了,你小孩子家的不该操这么多心,太后那边还在等着你。”
等贾楠离开之后,皇帝把桌上的东西收起来,一个人坐在龙椅上想事情,根据贾珹的推断,年底是他们造反的日子,所以才迫不及待的把妻儿送回来。这么多年往江南送了许多小官,到时候,江南一旦乱起来,能很快稳定局面,忍了这许多年,现在也是该明火执仗的交手了。
皇帝和九皇子有个相同的毛病,想事情的时候,手上总喜欢画点什么,九皇子喜欢画乌龟,就是被人撞到,也推说乌龟是瑞兽,画乌龟练手。皇帝的爱好是画蜈蚣,特别是蜈蚣身上的脚,代表他此刻思绪中的一枚棋子或者是一方势力。
令太监铺开纸,拿着笔蘸了墨水,在宣纸上画下一条横线。从横线上伸出许多分叉,这些分叉就是蜈蚣的脚。
用一只极细的毛笔,晕染了一只蜈蚣脚。
这是荣国府,接着成亲的机会,给人转移粮草辎重,接着送亲的机会,夹带着死士去江南行刺官员。
死士豢养在何处?粮草又怎么在人们眼皮子底下运输?四位异姓王又在里面干了什么勾当?
上次贾故遇刺,说明了他们的死士更擅长出其不意……给大臣下毒,说明更喜欢用鬼魅伎俩。
皇帝把毛笔扔下来,对着那只大蜈蚣笑了笑,“这天下终究不该你们坐,当皇帝不能只会用阴谋诡计,而你们却只会用阴谋诡计,见不得人的东西,又怎么能说的上正大光明呢?”
第164章 推进
贾家的人办事向来不知道低调, 在外边采买东西的时候, 把这件事宣扬的人尽皆知。
大家伙都知道了, 那么朝堂上的人也都知道了。贾政这个人向来对外表示自己是个端方君子。
所以有一天他在工部里面当差的时候,就有同僚问他这件事, “听闻你家族侄父子刚刚去世,这么着急嫁女……于礼不合啊。”
“老大人,也只是嫁女,嫁过去不圆房就不会失礼。”
“听说婚事这么着急是你们亲家想早点抱孙子……不圆房哪儿来的孙子啊!”
“左右守制也只是一年的时间, 且他们是族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