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对比,那就肯定会有个高下之分。

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的家世不算差,但对比其他皇上亲自指的皇子嫡福晋,家世却最差的。

伊尔根觉罗氏无疑是大族大姓,然而官场上显赫的却是瓦尔喀、建州这两支,人多势众的是叶赫、穆溪、胡纳赫这三支。

然而大福晋的娘家却不属于这五支,她家是嘉木湖伊尔根觉罗氏,和其他五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只是单纯的同姓而已,就好像明朝不是所有姓「朱」……

的都是皇族一样。

嘉木湖伊尔根觉罗氏当然也是出过大人物的,比如噶哈善哈思瑚,就是太•祖努尔哈赤的妹夫;

拉萨哩,噶哈善哈思瑚同族,官至礼部尚书。

然而大福晋的娘家也不是这家人,大福晋的曾祖父叫穆奇纳噶哈,世居嘉木湖,国初归来,并不显赫。到了阿玛科尔坤,做到了尚书的职官,才提高了门第。

更重要的是大福晋的娘家没有佐领,连公中佐领都没有。

大清的门第看什么?

八旗?官职?爵位?

不能说错,但是没说到最重要的原因上。

大清的门第最重要的是看三样东西

第一、家族有没有和皇家联姻过。

尤其是你家里有没有人尚过公主、郡主、县主宗女,如果有,那别管是什么旗,你家肯定是高门大户。

至少在清初的时候,能让皇家下嫁女儿给你,那就代表这你家有一定的拉拢价值,比别人强,门第自然是上上等。

第二、世管佐领的数量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