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倒是玉春酒楼的沈老板无心插柳,在农林牧渔工商等行业人中引发了一阵读书热潮,圆了祝余的愿。

沈老板,那日在坊市采买,累了,就在玉堂署歇息,歇了半晌。

闲着溜达,觉得这群读书人坐着读一整天书,只吃点茶,鲜少有出门买吃的。

眼睛一眯,脑海中,闪现了商机。

他寻了杜管事。

“杜管事,我瞧您这处,为免污了书卷,不允私带饭食,只能在院中喝茶。我瞧他们每日读书如饥似渴,也舍不得浪费时间外出买吃食,饿了就随意喝几口茶。您这处院子空旷,不若在院中,搭几个茶点棚子,我玉春酒楼,出点心小吃饮品。”

杜管事思索一番,同他敲定租金提成以及饭食的具体要求,应允了此事。

玉堂署搭了棚子,开了几个茶点摊子。每日巳时一刻到三刻,午时二刻到四刻,申时一刻到三刻,酉时一刻到四刻□□水果点心等吃食,学子们也可自带味道轻的食物,在院中食用。此举深受学子欢迎。

那日,同杜管事商议妥当为读书人提供有偿点心后。

沈老板又四处溜达了一会儿,恰好看到,玉堂署书目栏上有厨艺、堂食经营的书,他便跟玉堂署买了几本复刻本,也没当会作事儿,也不打算认真看这些书,只琢磨着做个小的往来人情。

未曾想,回去读后收获颇丰、对他经营大有裨益。这些书使得玉春酒楼菜色焕然一新、经营方式也屡屡推陈出新。

一时之间在行业内风生水起。

有人追其根源,才晓得他同玉堂署的事。

那一月,玉堂署挨山塞海、万人空巷。

各行各业的人,都过去寻其行业中的书,他们一开始同沈掌柜是一个想法,随意读读,不过后期,都或多或少有所收获。

手艺人读书,不同于读书人,更重视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