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苏晓是茶楼的苏先生,陆判官连呼久仰大名,好奇的问苏晓,“那些故事是真的吗?”
苏晓哈哈大笑,“故事故事,无巧不成书。我说的大多三分真七分假,有些地方连一成真也无。不过这也没什么要紧,人间事又有几分真假呢?”
“是极是极。”
“如此高论,当浮一大白。”
三人举杯,相视大笑。
喝过这一轮,朱尔旦和陆判官聊起科举文章。苏晓插不上嘴,听了片刻,好奇问起另一件事。
“地府生活究竟是何等模样,每天逛十八层地狱吗?还有,为何陆兄你对人间的科举文章这么熟悉,莫非阴间也要考试不成。”
陆判官苦笑,“苏兄你猜的不错,地府官员的选拔与人间雷同,也是要参加考试,层层筛选。不过除了诗词文章,也参考德行特长。”
苏晓摸下巴说:“我怎么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呢。”
公务员考试这等大杀器,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先进制度的代表,1500年从未被超越。地府积极学习人间制度,貌似也没什么不对。
不过生而为人,有点苦逼。活着是学习,死当后还逃不过考试。被老师拿学业追进地府的学生们也太惨了吧!
苏晓感慨:知识改变命运,伟人之言诚不欺我。这年头,连地府公务员都是统一招生考试了啊!
不过,按照常理推断,既然地府官员要层层选拔,阴间鬼类还有阴寿限制,权利流转间,除了实干家,蛀虫估计也不会少。苏晓看一眼身边为基友谋福利的陆判官,识趣的闭嘴没说话。
两人一鬼谈天说地,苏晓借机从陆判官那打听,神异的笔形法器有哪些。
钱塘君毕竟是条龙,对读书人的事不怎么上心,赠送的法器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苏晓只好求助阴间官员,试图从基层找一找那支笔的来历。最好能开发出点新用途。
因事关文人的书房四宝,朱尔旦和陆判官谈论得兴致勃勃,轮番说起各种关于笔的奇闻。
陆判官口中的奇闻最有趣——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