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哥儿倒是个好孩子!”贾敏说起就沉默了一下,才望向嫣玉正色问起,“倒是东安王府那边究竟是怎么回事?”
“母亲说的是衡哥儿?”嫣玉顿时明了。
“那孩子当真是穆世子和徐三姑娘的孩子?”贾敏很怀疑,满脸的不相信之色,“听说那孩子从前都是长在徐家,但那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却从未听说过丝毫风声?那时文家可是恨不得将昭明太子一系置于死地,若徐家真藏了东安郡王的后嗣,恐怕早成了文家的把柄将他们处之而后快,就算不成也不可能让他活到现在,看二郡主借了夭折的庄八姑娘的身份藏在庄家都未能幸免于难了。”
其实嫣玉对于那些年发生的事情并未了解得很仔细,但庄慕的事却是清楚的;如今听贾敏这般说来也觉得确实不无道理,毕竟世间无不透风的墙,徐家又是那般的情形。
想起此事确是奇怪,嫣玉又不甚确定:“但太后也见过衡哥儿,说他与穆世子幼时长得很像。我看着衡哥儿,也和徐家的谏大表哥有些相像,都说外甥肖舅的。”
听嫣玉这样说来,贾敏又有些犹豫。
本来贾敏对于衡哥儿的出现是不满的,生怕待日后嫣玉生下的孩子会被这孩子威胁到地位。
尽管衡哥儿只是穆莨的侄子,但偏生他的亲生父母是穆蔚和徐郁晴;穆蔚是东安王府的宗子,是曾经昭明太子最信任的左膀右臂,若非平丰之乱的变故,东安王府的一切都应是穆蔚一系的。衡哥儿父母既亡,如今认祖归宗后便应由叔婶教养;教养别人的孩子都是为难的,尤其是当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无论怎么做都有可能被旁人议论偏心。
事实上这也是李氏最初的担忧,担忧待衡哥儿回到穆家后会被婶婶视为眼中钉,徐家便是再忧心可作为舅家也不能干涉太多。
贾敏知晓也是暗道李氏老狐狸,这些人可个个都人精似的,心里活络得很。
母女俩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会儿话,正看见江碧回来在月门外候着,贾敏回头她就过来将一个紫木匣子放在案上:“太太,您吩咐的东西拿来了。”
贾敏就将紫木匣子推到嫣玉面前,压低着声音与她道:“这是调理身体的方子。我年轻时身子就不好,便是吃这药调理了好几年才生下你们姐弟。”
虽然嫣玉并不打算生育子嗣,但听贾敏这般说来还是好奇地打开紫木匣取出方子看,其实都是一些调补气血的药,也看不出究竟。
“谢谢母亲。”嫣玉不敢让贾敏看出她的心思,便佯作满心欢喜地收下了。
贾敏也就不留她多时,只让她过去陪黛玉好好说说话。
嫣玉回到南嘉院,在院里就看见烛光映出黛玉的身影在雕花窗上,犹豫了片刻才进屋,看见黛玉仍坐在棋案旁思索摆弄着那盘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