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衡哥儿也住进府上,嫣玉同穆莨相议着便安顿衡哥儿住在后面的院子,又安排了稳重的嬷嬷照料着衡哥儿。
因是兄嫂遗孤之故,穆莨对衡哥儿很是上心。从前衡哥儿在徐家老宅时,他毕竟身份特殊不可诉于人,听他说来只被外祖父外祖母教着简单读书写字;穆莨就思量起要给衡哥儿寻个西席先生,正式教衡哥儿进学读书。
穆莨早有想法。他没有嫡亲的子嗣,待日后必是要以衡哥儿为嗣子。
在知晓衡哥儿的存在前,穆莨还苦恼于承爵宗子的事;如今苦恼已是迎刃而解,他也有了说辞能向太后解释回禀。
衡哥儿的性子很敏觉;许是突然搬到陌生的地方,不由有些惴惴不安。
嫣玉才明白见所说的养别人的孩子不容易,真是事无巨细都要仔细过问,生怕稍有不妥要授人话柄。
幸而衡哥儿还听话,也不闹腾,才让嫣玉觉得省心许多。
初时嫣玉还以为徐家会常派人过来问讯,毕竟李氏本就不舍得衡哥儿,却没想到徐家似乎就再不管他了。最后还是衡哥儿忍不住,小心地向嫣玉问起:“婶婶,外祖母是不是不要我了?”他年岁尚少,小孩子的心性纯真,不会故意遮着心思。
嫣玉好不容易才哄开了衡哥儿,细想也明白了徐家的用意。
如今衡哥儿已是穆家子嗣,徐家作为舅族自是不好再多过问,否则要让旁人以为他们做叔婶的待衡哥儿不好,才会令徐家找上门来。
同穆莨说起此事,穆莨也感慨徐大太太心思缜密。嫣玉也越发相信进宫时郁明说过的话;若嫁进东安王府的人不是她,而是随便一个别家的女子,徐家就真敢将衡哥儿放在穆家再不过问?恐怕这也不可能吧。李氏便是看准了她不会对衡哥儿下手,才敢如此这般。
嫣玉就权当白得了个儿子;日后穆莨会以衡哥儿为嗣子,也就相当于是他们的孩子了。
但嗣子一事却还有些麻烦,穆莨与嫣玉相谈后,也是未有决断。
太后怜惜衡哥儿,但却不可能由着他们以衡哥儿为由头再不生养儿女,终究还是要子嗣昌盛才能家族繁荣。穆莨不在意百年之后的事情,嫣玉这个嫁进来的媳妇自然也不在意;但太后可不愿意母族凋零不振,到时在太后面前必然又是另一番说辞。
穆莨倒是宽慰着嫣玉:“我们这才刚成亲,孩子的事也不急。”说着好似若他们着急,就真能生出一个孩子。
此后不久,忠靖侯府传来喜讯,黛玉遇喜,已有月余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