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纳兰家与惠妃荣辱与共,系于一身,与太子成对立之势。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他舍弃,他着实不甘心。

尤其太子身边已有索额图,还有一众敬慕者,不缺他一个。他的身份尴尬,若前去效忠,只怕会被边缘化,得不到重视。这不是他想看到的。若是这样,还不如守着大阿哥。若大阿哥能成事,纳兰家凭借从龙之功,也可保后世几代风光了。

比起凤凰尾巴上众多羽毛中的一根,他宁愿当孔雀头上傲立的冠翎。

想到此,明珠一顿,眼睛微微眯起,嘴角渐渐上扬。

他不是不知道太子与大阿哥的差距,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震主,其身自危。太子锋芒太盛,可未必是好事呢。

……

正月底的时候,蒙古诸部先后上书请求万寿节时来京为康熙贺寿,紧接着准噶尔与和硕特亦有上书。

折子上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对康熙极尽赞美,词藻之华丽,造句之优雅,让见惯了后世诸多彩虹屁的胤礽都自叹弗如,甚至陷入自我怀疑,他这两辈子的中文是不是白学了,竟还比不过人家蒙古族朋友用得溜。

康熙似乎早有预料,神色淡淡,别说沉迷于此等恭维,就连半点动摇也无。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万寿节年年过,可蒙古诸部也就今年上书说要千里迢迢给他贺寿。为什么?贺寿不过是幌子,青贮饲料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虽然知道,可他还是爽快准了。此后,礼部与理藩院便开始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