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里,我做过许多事,有对的,也有错的。不管种什么因,结出的果子都是吃进自己肚子里,其中滋味全是自己承担。如今临到老了,若还看不清。这几十年我岂不是白活了?”

太皇太后语气平淡,可脸上却带着化不开的沧桑,她说:“今日能跟娘家人见上一面已经足够,再多就不必了。”

胤礽沉默。这个老人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宛如一部史诗。前世从书上记载的只言片语来看,只觉得她活得轰轰烈烈。可如今,胤礽却深刻理解了她的悲怆。若是可以选择,她大概宁愿舍弃现在的身份地位,回到科尔沁,去草原上做她的大玉儿。

今日说了半晌的话,太皇太后也累了。胤礽服侍她躺下,悄悄离开慈宁宫。

目前京师蒙古各部齐聚,煞是热闹。其中不乏有少年人,康熙便派了胤礽与胤禔出面招待。

胤禔倒是很乐意揽这个活。毕竟若能与蒙古诸部处好关系,指不定日后还能成为一大助力。胤礽最初也挺积极的,带着那些个亲王郡王子弟在京城转悠了两圈,就兴趣缺缺了。

这些个蒙古勋贵几乎没来过京城,什么都好奇,什么都要问,什么都得照应。尤其一个个还各种言语陷阱,旁敲侧击,各怀鬼胎。太累了!

有这功夫,他还不如多刷几套题呢。他的学习任务可是很重的!于是胤礽干脆躺平了。胤禔想出风头,全扔给他。反正胤禔更愿意自己独揽差事,压根不想他插一脚。

然而胤礽自己放过了自己,有人却不肯放过他。甩掉了亲王郡王家的子弟,蒙古的亲王郡王们自个儿找上了门。上午这个请喝酒,下午那个请吃饭。短短几日,胤礽收获了一堆的礼物。其中以准噶尔与和硕特跳得最欢。

简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准噶尔此次来京人员非是首领噶尔丹,而是噶尔丹的弟弟温春。此人仿佛与胤礽杠上了,特别会见缝插针。胤礽与科尔沁喝酒的时候,能和他偶遇;与土谢图喝酒的时候,能和他偶遇;与察哈尔喝酒的时候,还能和他偶遇。

有时他还会提议凑一桌,有些部盟台吉或王爷抹不开面子,只能答应,然后与胤礽的单独相处变成了大伙儿一起。

除此之外,温春还亲自请了胤礽两回。以至于这阵子,胤礽几乎天天和他在一起。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他跟温春有什么拜把子亲戚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