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宫翻了个遍,唯独只在滑板车上查出了东西,众人自然以为问题就出在滑板车上。可万一不是呢?万一滑板车只是个幌子呢?万一是其他未曾发现的缺漏之处呢?
康熙脸色一变,当即下令,加大彻查力度。
若此事为宫中妃嫔内斗所致,他容不得。若为宫外某些人居心叵测,问题就更严重了。
……
次日,张吉午果然送了写好的话本纲要来。胤礽看后拍案叫绝。他还怕这年代的人不懂怎么营销呢。没想到张吉午本事了得。这故事塑造能力,这起承转合的能力,绝了!
没有明着说现今牛痘之事。而是以虚构的朝代虚构的事件来隐射。事件不同,但都有皇子之死,都有流言四起。张吉午甚至不曾在最后下结论指出流言是否为真,却在故事的中间埋藏了诸多暗示与伏线。
一个故事,如果有明确的结局,大家再喜欢,谈论也有限。可若是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处处扣人心弦,却偏偏结局不明;看到最后也不知皇子究竟是怎么死的;此事到底是谁的手笔。人们就会抓心挠肝,自己去扣细节,从故事的字里行间寻求真相。
然后他们会发现,原来细节如此之多,原来故事中早已给了他们的答案。原来小皇子的死是有人蓄意谋害!流言也是这群人故意放出来攻击朝廷的。原来朝廷不但没利用百姓,还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事!
嗷,朝廷巨冤!朝廷是百姓的好朝廷啊!
这不比直接告诉大家真相要强得多?
张吉午不但粉碎了对方的阴谋,把皇子之死跟流言的锅全扣回对方头上,还顺势宣扬了一把朝廷的正面形象!
高,实在是高!
胤礽收起纲要,走出门,正想唤人进来把东西给张吉午送回去,便见到胤禛耷拉着脑袋从外头回来,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