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道导演不由自主地坐端正了几分,他回忆起小说中“别天王”出现时的那些情景。
在第一次出场时,是主人公夜里无法入眠,于是走出了房间,他远远地望见远处的檐廊尽头有一道身影。
而在最后,主人公用从寺庙神社里求来的符咒将“别天王”送回万世极乐教寺庙后,他回过头去,又看到了她的身影。
这像是在暗示什么一样。
他说,“是一个用来贯通剧情的角『色』,也是用来证明小说内核的角『色』。”
渊绚头一次听到有人在自己面前提起“内核”,这和纸张上看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当初海道导演在给她写信的时候他便提起过,他觉得《记忆》这部作品的内核是“悲剧”。
“那么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您会觉得《记忆》的内核是悲剧呢?”
她对此好奇了很久。
海道导演对她说,“因为通常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故事都会表达出一些想法,或许是通过角『色』来表达的,又或许是通过故事的剧情来表达的,而故事的「主人公」则是最好的证明者。”
在渊绚的作品里,主人公其实已经完全陷进去了——陷进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无法描述的深渊之中。
这种朦胧的感觉让人无法深入探究,却又无法单从表面上来理解——而这又要回归到“别天王”这一角『色』的设定。
在小说中,渊绚是这样来形容“别天王”的。
『『迷』茫的灵魂在漫长的岁月中『迷』失了自我,忘却了自己的姓名,祂听到人类的呼唤,他们将祂称之为“别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