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比如:好嘛,你可以对付四方诸侯,但是我们可以先对付他们的儿子。

牵制他们,让他们投鼠忌器。

教化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

就这,风凝还担心纣王又一次走了死胡同,不愿意听她的话。

好在,纣王对这件事情十分感兴趣。

听了风凝的建议之后,奏乐也不听了,舞蹈也不看了,难得端正了姿势,听风凝的下文。

“当然是学习怎么更好地拥护商汤,学习什么叫做君臣,什么叫做臣子之道。”

臣子之道,自然就是臣子该做什么了。

“尤其是今日行刺知识。”风凝继续说:“若是天下人都知道为臣子,为臣民的本分,这件事情便不会发生了。臣本想着专门办学,从诸侯公子教起,再传至万民。”

“公子们一年学不会,学两年,两年学不会,学十年。”

”学会了之后,便传至诸侯国,传至百姓,久而久之,自然天下归心。”

“况且,诸侯蠢蠢欲动时候,想想待在朝歌的公子们,自然也会冷静一点。”

风凝知道,最为吸引纣王的,绝对不是所谓的“教化”和所谓的“学校”,更不是所谓的“天下归心”。

至少,在纣王的眼里,目前最终要的根本不是什么“人心”,而是怎样尽量压制四大诸侯的势力,怎样从丞相他们的手中拿回自己的权利。

但是,风凝提出的设想还是吸引了他。

吸引在风凝的最后一句话上。

自古以来,无论是哪个朝代,王和诸侯的关系都是此消彼长,若是王时刻强势还好,但凡是那天有了点点疲态,诸侯都要蠢蠢欲动一回。